1 / 48
文档名称:

教师考编 教育学笔记.doc

格式:doc   大小:288KB   页数:4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教师考编 教育学笔记.doc

上传人:mh900965 2017/5/9 文件大小:28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教师考编 教育学笔记.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教育学基础》笔记( 教师招聘考试专用, 兄弟姐妹们收了吧) 来源: 陆筱政***@Hewson@ 的日志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基础章) 第一节教育的认识一、教育的概念(从理念上认识) (一) 教育的日常用法作为一种过程有三类作为一种方法作为一种社会制度(二) 教育的词源 educare “引出”的意思。在我国, “教”与“学”是词源。(三) 教育的定义( ★★★代表重点) 1、从社会的角度定义。有三个层次: 广义的:教育是凡是能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所有活动。狭义的: 教育主要是学校教育, 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或阶级的要求, 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更狭义的:教育指思想教育活动。 2、从个体的角度定义。教育等同于个体的学****或发展过程,如“成功地学****知识、技能与正确态度的过程”。出发点是“学****和“学****者”。 3、二者的缺陷。社会角度:外在强制过程;过于宽泛(广义的) ;循环定义(狭义的)。个体角度:忽视社会影响;外延过于宽泛。 4、准确的定义: 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体化的实践活动。 A、实践性 B、耦合过程 C、动力性 D 、社会性、历史性、文化性二、教育的要素(从系统的角度认识) ★★★(一) 教育者是指能够在一定社会背景下促使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体化活动的人。 1、必须有明确的教育目的 2、理解其在实践活动中所肩负的促进个体发展及社会发展的使命 3、教育者意味着一种资格,是能够根据自己对于个体身心发展及社会发展状况或趋势的认识,来引导、促进、规范个体发展的人。 4、教育者这个概念是对其内在态度和外在行为的一种“规定”(二) 学****者 1、使用“学****者”这个概念的原因。有两个: “受教育者”将教育对象看做是被动的存在,在实践中是有害的; 跟“学生”相比, “学****者”更能概括多种教育对象。 2、学****者的特征。有四个:不同人有着不同的学****目的; 不同人有不同的学****背景或基础; 不同人在学****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不同; 不同人对于自身学****行为反思和管理意识与能力不同。(三) 教育影响内容:教育内容、教育材料或教科书教育影响是形式和内容的统一形式:教育手段、教育方法、教育组织形式这三个要素之间的关系: 上述三个要素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规定,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实践活动系统。缺少任何一个都不可。教育是三个基本要素构成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系统, 是上述三个基本要素的有机结合。三、教育的形态★(一) 非制度化的教育与制度化的教育(根据教育系统自身形式化的程度) 了解二者的概念注意伊里奇的“非学校化社会”这个概念。非学校化社会——起源与 20 世纪 70 年代激进主义教育改革思潮,倡导者是美国的伊里奇。他打出了“非学校化社会”的旗帜, 认为近代以来人类所建立起来的以组织化、制度化和仪式化为主要特征的学校体系, 在总体上具有压制性、同质性和破坏性, 妨碍了真正的学****和教育, 降低了人类自我成长的责任心。因此, 应彻底颠覆制度化的现代学校教育以及建立于其上的学校化社会,代之以自主学****的“教育网络”,以及建立于其上的人人平等、自律自助、愉快交往的“非学校化社会”。(二)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根据教育系统赖以运行的场所或空间标准) 一般的看书了解就可要充分地利用家庭、学校和社会的教育资源, 有助于更好地发挥每一种教育形态的有时与长处,最终形成“教育合力”(三) 农业社会的教育、工业社会的教育与信息社会的教育( 根据教育系统赖以运行的时间标准) 注意三方面: 1、首先要把握它们所处时代的生产力、经济状态以及上层建筑的特征。 2、农业社会的教育不等于“农业教育”, 前者是基本的教育形态, 后者是专门的教育类型。 3、三种形态的教育,是建立在前一种形态教育基础上的,彼此是一种历史的连续性。第二节教育的历史发展一、教育的起源(一) 教育的神话起源说(所有的宗教的观点) 教育是由神创造的。(二) 教育的生物起源说(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有关教育起源的) 法:勒图尔诺英:沛西·能以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为指导。“教育活动不仅存在于人类社会之中,而且存在于人类社会之外,甚至存在于动物界”“教育的产生完全来自动物的本能,是种族发展的本能需要”根本错误: 没有把握人类教育的目的性和社会性, 从而区分出人类教育行为与动物养育行为之间质的差别,把教育的起源问题生物学化。(三) 教育的心理起源说美:孟禄教育起源于原始社会中儿童对***行为的“无意识模仿”。评价: 离生物起源说不远, 这种无意识模仿是本能的, 而不是文化的和社会的。但进步的是, 认为这种本能是人类的类本能,而不是动物的类本能。(四) 教育的劳动起源说(社会起源说) 教育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