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18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教学内容及说明: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是一篇精读课文。本文是鲁迅先生的侄女周晔所写的回忆鲁迅的纪念性文章。作者通过回忆鲁迅先生生前给她留下深刻印象的几件事情(谈《水浒传》、笑谈“碰壁”、救助车夫、关心女佣), 说明鲁迅先生是一个爱憎分明、敢于斗争, 为自己想得少, 为别人想得多的人, 表达了作者对鲁迅先生无比怀念、敬仰的感情。针对本单元主题, 在教学中一让学生感受鲁迅的高尚品格; 二引导学生学习抓住语言、动作、神态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三培养学生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的能力。依据以上单元训练目标, 确定本课的重难点为: 感受鲁迅先生爱憎分明、敢于斗争, 为自己想得少, 为别人想得多的崇高品质。三、教学目标及说明: 目标 1、会读写 12 个生字,正确读写并理解“遗体、挽联、致敬、囫囵吞枣、张冠李戴、匆匆忙忙”等词语。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鲁迅先生爱憎分明、敢于斗争,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崇高品质。 3 、学习掌握通过几件典型事例和不同描写方式放映人物崇高品质的写作方法。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第三学段的要求: 1. 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能用普通话正确, 流利, . 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 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内涵, 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初步领悟文章基本表达方法。以上目标正是课标要求的具体体现。四、教学问题及说明: 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可能学生不易理解。如“你想, 四周黑洞洞的, 还不容易碰壁吗? ”解决办法: 教师可结合课文内容,适当介绍时代背景。五、教学时间:1 课时六、教学过程设计: 基本流程: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朗读诗歌《有的人》节选进入课题。(二) 、有的放矢的探究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检查初读情况:抽生读课文出现的词语( PPT 课件出示) 。全班读。 3 、指名读课文,检测学生是否把课文读通顺、流利。【设计意图】通过初读、检查和交流, 让学生扫除生字词方面的“拦路虎”。培养学生积累词语和运用词语的意识和习惯。(三) 恰如其分的讲解问题一: 课文写了哪几件事? 【设计意图】通过几次有目的的读书,在归纳、概括段意的过程中,训练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帮助学生逐步理清文章的思路。师生活动: 1 、生浏览课文 2、同桌讨论。总结归纳段意 3 、刚才大家用比较简洁的语言概括了段意,你能用更简洁的语言给每个段加个小标题吗?教师指导学生加小标题。教师讲解拟小标题的方法有两种: 一是根据段意概括小标题: 二是摘出最能表达主要内容的语句作小标题。问题二: 鲁迅先生是个怎样的人? 设计意图: 从总体上入手把握鲁迅先生的崇高形象, 为后面深入体会找准了一个切入点。师生活动: 生读, 勾出表明中心的句子。( 的确, 伯父就是这样一个人,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 问题三: 从哪些事情中可以看出鲁迅先生“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 设计意图: 这三个段的教学紧紧围绕着中心句展开,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联系上下文, 联系课外收集的资料, 自读自悟, 感受到了先生崇高的精神师生活动: 1、找到相关的句子勾出来。 2 、小组交流。学习“谈水浒”这件事伯父摸着胡子,笑了笑,说: “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