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
. z.
呼吸科诊疗指南
目录
呼吸科诊疗常规1
第一章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1
第二章 急性气管-支气管炎6
第三章 肺部感染性疾病8
第一节 肺炎概述8
第二节痛、腹胀和腹泻等消化道病症。肺炎型者表现为肺炎,甚至呼吸衰竭,中毒型者表现为全身毒血症表现,严重者可致循环衰竭。
-
. z.
【相关检查】
血常规
呼吸道上皮细胞查流感病毒抗原阳性
胸部*线摄片。
【治疗】
流行性感冒的治疗要点包括:
1.隔离 对疑似和确诊患者应进展隔离。
2.对症治疗 同“上呼吸道感染〞
3.抗病毒治疗 应在发病48小时使用。奥司他韦〔oseltamivir〕,成人剂量每次75mg,每日2次,连服5天。或扎那米韦〔zanimivir〕,每次5mg,每日两次,连用5天。金刚烷胺成人剂量每日100-2O0mg ,分2次口服,疗程5天,可与上两药合用,但其副作用较多,肾功能受损者酌减剂量,有癫痈病史者忌用。
4.支持治疗 注意休息、多饮水、增加营养,给易于消化的饮食。
。密切观察、监测并预防并发症。
-
. z.
。
。
第二章 急性气管-支气管炎
【概述】
急性气管-支气管炎〔acute tracheobronchitis〕是由生物、物理、化学刺激或过敏等因素引起的急性气管-支气管黏膜炎症。临床病症主要为咳嗽和咳痰。常发生于寒冷季节或气候突变时。也可由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迁延不愈所致。
【临床表现】
〔一〕病症
主要表现为咳嗽。伴支气管痉挛时,可出现程度不等的胸闷气促。
〔二〕体征
查体可无明显阳性表现。也可以在两肺听到散在干、湿啰音,部位不固定,咳嗽后可减少或消失。
【相关检查】
血常规
痰培养+药敏
胸部*线摄片
血清支原体抗体
血清衣原体抗体
【鉴别诊断】
-
. z.
〔一〕流行性感冒
〔二〕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三〕其他 其他肺部疾病如支气管肺炎、肺结核、肺癌、肺脓肿、麻疹、百日咳等多种疾病可表现为类似的咳嗽咳痰表现,应详细检查,以资鉴别。
【治疗】
〔一〕对症治疗
咳嗽无痰或少痰,右美沙芬、喷托维林〔咳必清〕、苯丙哌林〔咳快好〕。
咳嗽有痰,盐酸氨溴索、溴己新〔必嗽平〕,桃金娘油提取物,也可雾化。
支气管痉挛时,茶碱类、β2受体冲动剂等。
〔二〕抗菌药物治疗
有细菌感染证据时应及时使用。可以首选新大环酯类、青霉素类,亦可选用头孢菌素类或喹诺酮类等药物。多数患者口服抗菌药物即可,病症较重者可经肌注射或静脉滴注给药,少数患者需要根据病原体培养结果指导用药。
〔三〕一般治疗
多休息,多饮水,防止劳累。
-
. z.
第三章 肺部感染性疾病
第一节 肺炎概述
【概述】
肺炎〔pneumonia〕是指终末气道、肺泡和肺间质的炎症,可由病原微生物、理化因素、免疫损伤、过敏及药物所致。细菌性肺炎是最常见的肺炎。
【分类】
肺炎可按解剖、病因或患病环境加以分类。
〔一〕解剖分类
1.大叶性〔肺泡性〕 局部肺段或整个肺段、肺叶发生炎症改变。典型者表现为肺实质炎症。致病菌多为肺炎链球菌。* 线胸片显示肺叶或肺段的实变阴影。
2.小叶性〔支气管性〕 细支气管、终末细支气管及肺泡的炎症,常继发于其他疾病,如支气管炎、支气管扩、上呼吸道病毒感染以及长期卧床的危重患者。其病原体有肺炎链球菌、葡萄球菌、病毒、肺炎支原体以及军团菌等。*线显示为沿肺纹理分布的不规则斑片状阴影,边缘密度浅而模糊,无实变征象,肺下叶常受累。
3.间质性肺炎 以肺间质为主的炎症,可由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病毒或肺孢子菌等引起。累及支气管壁以及支气管周围,有肺泡壁增生及间质水肿。*线通常表现为一侧或双侧肺下部的不规则条索状阴影,从肺门向外伸展,可呈网状,其间可有小片肺不阴影。
-
. z.
〔二〕病因分类
1.细菌性肺炎 如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甲型溶血性链球菌、肺炎克雷伯杆菌、流感嗜血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等。
2.非典型病原体所致肺炎 如军团菌、支原体和衣原体等。
3.病毒性肺炎 如冠状病毒、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麻疹病毒、巨细胞病毒、单纯疱疹病毒等。
4.肺真菌病 如白念珠菌、曲霉菌、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