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5
文档名称:

《归园田居 其一 》超实用.ppt

格式:ppt   大小:2,794KB   页数:7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归园田居 其一 》超实用.ppt

上传人:我和我的猫呀 2022/6/14 文件大小:2.73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归园田居 其一 》超实用.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陶渊明
归园田居
走进作者
说说你所认识的陶渊明
陶渊明
又名:
字:
自号:
谥号:
(时代)最杰出的诗人,他的诗情感真实,诗味醇厚,风格平淡,语言清新自然,

元亮
五柳先生
靖节先生
东晋
,流的是忘忧泉,开的是自在花,搭的是逍遥桥……
哪怕我们的世界越来越狭小,越来越平庸,请别让精神后花园枯萎;哪怕我们四面楚歌,也别忘了保持自己的尊贵而骄傲的呼吸,
在这座精神后花园中,我们体验阳光,体验幸福,体验纯净,体验温馨,体验柔情,体验思念、体验关切和感动,体验一切一切的美……
拒绝沉迷物欲,坚守精神,
拒绝摧眉折腰,坚守节操。
拒绝随波逐流,坚守本性。
陶诗“人性之光”:
人类的本质,就是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
——海德格尔(德国)
《归园田居》 其一 的艺术特色
一、白描的手法
二、融情于景的表现手法
三、动静结合(以动衬静)的手法
四、生动形象的比喻
五、平浅自然的语言
《归园田居(其一)》 陶渊明
第二课时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回忆:诗歌中那些地方和“拙”有关联 并谈谈你的理解,
守拙归园田

“拙”本为笨拙,在这里是自然、纯粹,是真。“守拙”是指不随波逐流、固守节操。能给人一种纯净、自由、闲适的精神体验。
讨论:既然有“拙”,也应该有“巧”,想想作者所暗示的与“巧”有关的内容有哪些 并谈谈你对“巧”的理解,
“巧”本为工巧,诗人所指应是出仕为官,曲意逢迎。工巧所需要的代价是逢迎、繁杂、为世俗所扰,是伪。使人觉得繁琐、委曲、空虚。
思考:作者从“巧”走向“拙”,情感态度如何 哪些诗句可以体现?
误落尘网中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喜悦
小结:正因为“拙”与“巧”两种生活方式有着本质的区别,所以作者才义无反顾地选择了“拙”的生活方式,“开荒南野际”,开始了自己的归隐生活,
讨论:选择归隐的不止陶渊明一人,联系你所知道的与归隐有关的古代文人,谈谈你对古代文人归隐情结的理解,
古人归隐的方式有两种:
弃官归隐:陶渊明、王实甫、郑板桥、龚自珍
半官半隐:王维
古代文人选择归隐往往有三种情况:
1、终身不仕:庄子《庄子、秋水》、林逋(梅妻鹤子)
2、先仕后隐:陶渊明、谢安(谢道韫、王凝之)
3、半官半隐:王维
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da)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
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 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涂中。”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庄子在濮水边垂钓,楚王派遣两位大臣先行前往致意,说:“楚王愿将国内政事委托给你而劳累你了。”
庄子手把钓竿头也不回地说:“我听说楚国有一神龟,已经死了三千年了,楚王用竹箱装着它,用巾饰覆盖着它,珍藏在宗庙里。这只神龟,是宁愿死去为了留下骨骸而显示尊贵呢,还是宁愿活着在泥水里拖着尾巴呢?”两位大臣说:“宁愿拖着尾巴活在泥水里。”庄子说:“你们走吧!我仍将拖着尾巴生活在泥水里。”
林逋,被后人称为和靖先生,北宋初年著名隐逸诗人,少孤力学,好古,通经史百家。书载性孤高自好,喜恬淡,自甘贫困,勿趋荣利。及长,漫游江淮,40余岁后隐居杭州西湖,结庐孤山。常驾小舟遍游西湖诸寺庙,与高僧诗友相往还。以湖山为伴,相传20余年足不及城市,以布衣终身。每逢客至,叫门童子纵鹤放飞,林逋见鹤必棹舟归来。丞相王随、杭州郡守薛映均敬其为人,又爱其诗,时趋孤山与之唱和,并出俸银为之重建新宅。与范仲淹、梅尧臣有诗唱和。
大中祥符五年 1012 ,真宗闻其名,赐粟帛,并诏告府县存恤之。逋虽感激,但不以此骄人。人多劝其出仕,均被婉言谢绝同,自谓:“然吾志之所适,非室家也,非功名富贵也,只觉青山绿水与我情相宜。”林逋”终生不仕不娶,无子,惟喜植梅养鹤,自谓 “以梅为妻,以鹤为子”,人称“梅妻鹤子”。
“不能把志向实现于社会,便躲进一个
自然的小天地里自娱自耗,”(余秋雨)
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角度:
儒家:入世,进取;
佛家道家:出世,退隐
总结:
1、“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古代知识分子以此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因此,不管他们是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都能听到那可贵的忧国忧民的声音,感受到那令人震撼的浩然之气,看到那颗超凡脱俗的清净本心,
2、他们选择归隐也是对自己人格的捍卫,对自己精神家园的守护。
3、陶渊明这种没有精神负担的归隐,才是真正的归隐,所以,“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气节成了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皈依。
C:\Users\administor\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