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蒙以养正, 润心笃行同情之心 蒙以养正.docx

格式:docx   大小:14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蒙以养正, 润心笃行同情之心 蒙以养正.docx

上传人:读书之乐 2022/6/14 文件大小:1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蒙以养正, 润心笃行同情之心 蒙以养正.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蒙以养正, 润心笃行同情之心 蒙以养正

  编者按:培养孩子的同情心,使其具有人文情怀。既是孩子形成健全人格的需要,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培养同情心。要从小开始,要从父母自身示范开始。   同情心并非和生俱来
  一位妈妈说家里蒙以养正, 润心笃行同情之心 蒙以养正

  编者按:培养孩子的同情心,使其具有人文情怀。既是孩子形成健全人格的需要,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培养同情心。要从小开始,要从父母自身示范开始。   同情心并非和生俱来
  一位妈妈说家里养了一只黄猫,长得个大膘肥,跑起来动作敏捷,叫起来声音洪亮。一段时间,黄猫生病了,儿子对黄猫十分体贴,她喂猫的动作很轻缓,安慰黄猫的时候就像妈妈对宝宝说话那样。看儿子对小生命如此爱怜,妈妈不禁感慨:“人之初,性本善”。看来,同情心是孩子和生俱来的。黄猫的身体恢复健康后来,生了四个猫仔。妈妈想固然地觉得儿子对这多种更加弱小的生命会加倍爱惜,可事实出乎意料。一天,妈妈正在做饭炒菜的时候,儿子兴高采烈地说,“妈妈,小猫不见了!”妈妈奇怪地看着儿子,并顺着她的视线往楼下一看,本来四只小猫所有让儿子从阳台上扔下去摔死了。看着小猫惨兮兮地躺在地上,妈妈心疼得要命,可看看儿子呢,她不仅对自己的残忍行为无动于衷,并且尚有几分得意。妈妈对孩子的行为很难理解,或许她不是故意的,或许她只是想和我玩“藏猫”游戏,或许她不懂得这样做小猫会死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真正的同情心并非和生俱来,应当对孩子进行同情心的培养和教育。
  培养同情心对孩子成长的意义
  既然孩子的同情心并非和生俱来,并且有一种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那么家长故意识地培养孩子的同情心就很重要。从以上的案例可以发现,孩子既非“性本善”,也非“性本恶”,在没有教育的状况下,孩子的“本性”是可善也可恶的。但是,如果任其向着残忍、冷酷、无情的一面发展,将来她既不会善待稚嫩的的生命,也不会尊老爱幼,对她人、社会的尊重和爱这些崇高的情感也不会自然形成。
  《易经》说:“蒙以养正,圣功也。”同情心是人类崇高的情感,是爱之情感最原始的体现形式,是人道主义产生的始端。正由于孩子是弱小的,父母和整个社会要对她们备加关怀和爱惜,但是孩子不能只会接受她人的爱,也要学会爱她人,她们长大后来要把这种美好的感情保存和传承下去,回报父母、亲戚和整个社会,并同样关怀和爱惜下一代稚嫩的生命。只要家长抓住孩子发展的核心期,就会培养出具有良好道德感的孩子。
  爸爸妈妈可以这样做
  ★观测学****法。绝大多数幼儿所有爱慕动物,保护动物鲜活的生命最有助于培养孩子的同情心。节假日父母常常带孩子到动物园,边看边给她讲动物妈妈如何辛苦地生宝宝、喂宝宝,如何避免宝宝生病和免受其他动物侵害。还给她讲动物界中形成的一物克一物的食物链,讲多种动物的天敌,讲为什么动物园要把多种动物圈起来,让她明白这一切所有是为了“保护生命”。孩子看电视或看书的时候,会对有关动物的剧情刊登部分“议论”,虽然失多是反复父母的话,虽然还只是停留在口头上,但父母对孩子的“说教”已让她记忆深刻。
  ★拟人故事法。同情心是对她人、她物的痛苦或不快产生类似感觉的移情。对幼儿而言,痛苦就是“哭泣”、“眼泪”、“打针”、“流血”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行为。父母在给儿子讲故事时,遇到该引起同情心的地方,故意模拟孩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