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5
文档名称:

人口学发展史-人口学.docx

格式:docx   大小:21KB   页数:1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人口学发展史-人口学.docx

上传人:非学无以广才 2022/6/14 文件大小:2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人口学发展史-人口学.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人口学发展史:人口学

  人口学
  人口学的发展历史 人口学一词虽是由吉亚尔提出并开始使用的,但它作为一门学科,。在16大鼠疫后来,伦敦每周发布出生、死亡人数总计表,积累了丰富的人口自然变动于她以人口食欲和***的纯生物学性质为前提,离开了决定人口生产和生活资料生产的社会经济制度。,她把生物进化论引入人口增长原理中,觉得人既有保持个体生存的能力,也有繁殖新个体的能力,两者成反比。个体保持力限度愈强,繁殖力则愈低。她觉得这是上层阶级比下层阶级生育率低的因素。生物学派另一出名原理即所谓周期原理,觉得人口像个人生命历程同样,有发展、成熟和衰退阶段,人口生殖率像一条抛物线,由高到低,低到一定水平后来,新的移民或新的血缘进入原有群体,这时新的人口周期又将开始。有的生物学派用饮食变化来解释生育力的变化,觉得它们之间存在相反的依存关系。
  中国人口学研究 中国古代特别是先秦人口思想极丰富,到了清代,洪亮吉的人口思想早于马尔萨斯而提出。孙中山、陈独秀、李大钊等人所有从中国国情出发,根据各自的见解阐明对中国人口问题的见解。中国是最早有人口记录的国家之一,西汉元始二年就有了正式的有关全国和分地区的人口数字记载。但到1949年中国建立前,还没有进行过科学的、全面的人口普查。在中国,现代人口学的建立和发展是从西方人口思想传入后才逐渐开始形成的,从20世纪20~30年代起,一批向西方学****的社会学家开始传播马尔萨斯人口论,并收集资料研究中国人口问题,陈长蘅、孙本文、陈达等人相继出版了一批人口学著作。当时部分学者也进行了部分人口资料的收集和研究工作,如南京金陵大学农经系和美国迈阿密大学合伙进行的调查《近代中国人口记录的一项实验》。这些初期的人口学研究,一方面揭示了中国当时的确存在的人口问题,并提出节制生育的主张。尚有人觉得,中国人口数以4亿为宜。甚至有人提出节育救国之道。但她们当中有人提出中国的主线问题是人口生育太多,人口过多,甚至说婴儿的哭声比帝国主义军舰的炮声更可怕,这是不科学的。
  中国的建立,为全面发展科学的人口学创立了良好的政治前提。1953年刘少奇主持召开节育座谈会,提出要节制生育。1956年周恩来在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政治报告中也明确倡导要合适节制生育。毛泽东在1957年也明确提出“人类要控制自己,做到有筹划地增长”。马寅初于1954年就提出要控制人口增长,在1958年刊登了《新人口论》专著,分析了50年代初期和中期人口自然增长率超过2%,这样的人口增长速度和社会主义建设中粮食供应、积累资金、轻工业原料供应和发展科技发生矛盾,提出要搞节育控制人口增长的对的主张。陈达、费孝通、吴景超„„等人也所有刊登论文提出控制人口的主张。但在当时“左”的思想影响下,1958年开展批判马寅初的《新人口论》,使人口问题研究变成禁区,并使人口学作为一门科学的发展中断。
  60年代鉴于都市人口增长过速,在都市开始倡导筹划生育。从1973年起,在全国范畴内开始履行筹划生育,并明确拟定“有筹划地增长的人口政策”。它的核心内容涉及调节人口出生率,减少死亡率。调节人口出生率规定辨别两类地区,即在人口稠密地区实行晚婚和
  节制生育,当时提出“晚、稀、少”的规定。在人口稀少的边远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不实行节育政策。1972年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席位后,陆续参与联合国组织的各项人口活动。国内国际两方面的动因,迫切规定在中国开展人口理论和对实际人口问题的研究。70年代初中期,人口理论有了较大的发展,人口记录和筹划、估计也所有在实践需要的基本上得到重建和注重。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来,进一步打开了人口理论的禁区,并有了重大的突破,在肯定人口增长对社会生产力起加速或延缓作用的原理的基本上,再次提出和论证了为解决生产力不发达、经济落后和人口增长过多过快的锋利矛盾,除大力发展经济提高生产力外,还必需实行有筹划地控制人口增长的战略和政策。中国人口学者从中国实际出发,重新探讨和研究了物质资料生产和人类自身生产互相关系的原理,在理论上为实际工作既要抓经济发展,也要对人口控制指出方向,并为研究人口发展和经济发展的关系开拓了道路。中国学者用科学的见解分析西方人口转变论,论证了人口再生产类型由低档向高档的转变规律,和在中国实现人口转变的特性。
  80年代开展了一系列大规模的人口调查,获得了中国历史上从未有过的丰富的人口资料,这些资料的质量在世界人口普查史上是罕见的,从而也为人口研究发明了良好的条件。同步,中国学者在人口普查、人口抽样调查的措施,和整顿资料电子计算机化等方面,所有获得了自己的经验,并逐渐上升到理性结识的高度。有不少著作开始简介西方现代人口分析技术,并在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