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氢的储存与运输.doc

格式:doc   大小:54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氢的储存与运输.doc

上传人:63229029 2017/5/10 文件大小:5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氢的储存与运输.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氢的储存与运输氢在一般条件下是以气态形式存在的,这就为贮存和运输带来很大的困难。氢的贮存有三种方法:高压气态贮存;低温液氢贮存;金属氢化物贮存。 ,也可装人钢瓶中。为减小贮存体积,必须先将氢气压缩,为此需消耗较多的压缩功。一般一个充气压力为 20MP 的高压钢瓶贮氢重量只占 %;供太空用的钛瓶储氢重量也仅为 5%。 -253 ℃,即可呈液态,然后,将其贮存在高真空的绝热容器中。液氢贮存工艺首先用于宇航中,其贮存成本较贵,安全技术也比较复杂。高度绝热的贮氢容器是目前研究的重点。现在一种间壁间充满中孔微珠的绝热容器已经问世。这种二氧化硅的微珠直径约为 30 ~ 150 μm, 中间是空心的,壁厚 l~5μm 。在部分微珠上镀上厚度为 1μm 的铝。由于这种微珠导热系数极小, 其颗粒又非常细可完全抑制颗粒间的对流换热;将部分镀铝微珠(一般约为 3 %~ 5 %)混入不镀铝的微珠中可有效地切断辐射传热。这种新型的热绝缘容器不需抽真空,其绝热效果远优于普通高真空的绝热容器,是一种理想的液氢贮存罐,美国宇航局已广泛采用这种新型的贮氢容器。近来,将氢气经特殊处理溶解在液态材料中,实现氢能的常态化、安全化应用,甚至用普通矿泉水瓶也能装运,这一愿景正在逐渐接近现实。中国化工报记者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可持续能源实验室了解到,他们开发的液态储氢技术已经完成了实验室阶段的研究,正准备进行大规模中试和工程化试验。( 中试就是产品正式投产前的试验, 是产品在大规模量产前的较小规模试验。企业在确定一个项目前, 第一要进行试验室试验; 第二步是“小试”, 也就是根据试验室效果进行放大;第三步是“中试”,就是根据小试结果继续放大。中试成功后基本就可以量产了。) 美国氢动力飞机试飞据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可持续能源实验室主任、国家“千人计划”特聘教授程寒松博士介绍,他带领的团队利用不饱和芳香化合物催化加氢的方法,成功攻克了氢能在常温常压下难以贮存和释放这一技术瓶颈,实现了氢能液态常温常压运输,而且克服了传统高压运输高成本、高风险的弊病,所储氢在温和条件下加催化剂释放后即可使用。储氢材料的技术性能指标超过了美国能源部颁布的车用储氢材料标准。实验室研究显示,储氢分子熔点可低至-20 ℃,能在 150 ℃左右实现高效催化加氢, 并在常温常压下进行储存和运输;催化脱氢温度低于 200 ℃,脱氢过程产生氢的纯度可高达 % ,并且不产生 CO 、 NH3 等其他气体;储氢材料循环寿命高、可逆性强(高于 2000 次) ;质量储氢容量>% ,体积容量>50kg(H2) · m-3 。程寒松告诉记者,所用催化剂无需再生即可重复使用, 5年内无需更新。业界认为该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并有可能引发氢能利用革命。日前,中国地质大学、张家港氢力新能源有限公司签订了江苏氢阳能源有限公司投资合作协议。江苏氢阳能源公司由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可持续能源实验室、武汉地质资源环境工业技术研究院联合张家港富瑞特装公司等单位共同成立。根据协议,项目前期总投资 7060 万元,江苏氢阳能源公司负责氢能存储、转化、应用材料、装备及技术的研究开发与制造、销售,富瑞特装将为液态储氢技术中试研发提供研究平台。“我们的技术可以做到在常温常压下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