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病毒和亚病毒演示文稿
第一页,共四十六页。
优选病毒和亚病毒
第二页,共四十六页。
3 、病毒粒的装配:
(1)TMV等杆状病毒,先初装成许多双层盘,然后因RNA嵌入和pH值降低等因素而变成双圈螺旋,最后再由它聚合表面CD4分子是HIV受体,通过HIV囊膜蛋白gp120与细胞膜上CD4结合后由gp41介导使病毒穿入易感细胞内,造成细胞破坏
第十七页,共四十六页。
爱滋病人由于免疫功能严重缺损,常合并严重的机会感染,常见的有细胞、原虫、真菌、病毒,最后导致无法控制而死亡,另一些病例可发生Kaposis肉瘤或恶性淋巴瘤。
此外,感染单核巨噬细胞中HIV呈低度增殖,不引起病变,但损害其免疫功能,可将病毒传播全身,引起间质肺炎和亚急性脑炎。
第十八页,共四十六页。
HIV感染人体后,往往经历很长潜伏期(3~5年或更长至8年)才发病 ,表明HIV在感染机体中,以潜伏或低水平的慢性感染方式持续存在。
当HIV潜伏细胞受到某些因素刺激,使潜伏的HIV激活大量增殖而致病,多数患者于1-3年内死亡。
第十九页,共四十六页。
(四) 昆虫病毒 p79
核型多角体病毒(nuclear polyhedrosis virus, NPV)
质型多角体病毒(cytoplasmic polyhedrosis virus,CPV)
颗粒体病毒(granulosis virus,GV)
第二十页,共四十六页。
昆虫病毒
农林业上常见的鳞翅目害虫的病原体。
多角体:多数昆虫病毒可在宿主细胞内形成光镜下成多角形的包涵体,称为多角体。
直径一般为3µm(-10µm),成分为碱溶性结晶蛋白,其内包裹着数目不等的病毒粒。多角体可在细胞核或细胞质内形成
功能:保护病毒粒免受外界不良环境的破坏。
第二十一页,共四十六页。
昆虫病毒--核型多角体病毒(NPV,Nuclear Polyhedrosis Virus)
一类在昆虫细胞核内增殖、具有蛋白质包涵体的杆状病毒
杀虫过程一般经过以下过程:
病毒粒子→进入宿主的中肠上皮细胞→进入体腔→吸附各种细胞→大量增殖、重复感染→宿主生理机能紊乱→组织破坏→死亡
第二十二页,共四十六页。
昆虫病毒--质型多角体病毒(CPV,Cytoplasmic Polyhedrosis Virus)
一类在昆虫细胞质内增殖、具有蛋白质包涵体球状病毒
研究得最多的是家蚕的CPV
CPV的感染途径:
先通过昆虫的口腔进入其消化道,以后由于胃液呈碱性,把多角体蛋白溶解并释放出病毒粒子,然后侵入中肠上皮细胞,在细胞内进行复制
第二十三页,共四十六页。
昆虫病毒--颗粒体病毒(GV,Granulosis Virus)
一类具有蛋白质包涵体、每个包涵体内一般仅含一个病毒粒子的昆虫杆状病毒
核酸类型 dsDNA
被GV感染后,一般表现出食欲减退、体弱无力、行动迟缓、腹部肿胀变色,虫体表皮易破,流出液呈腥臭、混浊、乳白色脓状等症状
第二十四页,共四十六页。
收集病毒
昆虫病毒生产过程
饲养昆虫
病毒感染
斜纹夜蛾病毒杀虫剂及甜菜夜蛾病毒杀虫剂:一种核型多角体病毒(NPV)
第二十五页,共四十六页。
第二节 亚病毒因子
概述:
最简单的生命形式是称之为亚病毒的一类小分子,这些生物分子不具有真病毒的形态结构,能利用非自身编码的酶系统进行复制,有侵染性,并可在宿主中引起症状。
亚病毒
类病毒:只含具侵染性的RNA组分
拟病毒:只含有不具侵染性的RNA
朊病毒:只含蛋白质
卫星病毒:与真病毒伴生的缺陷病毒
卫星RNA:只含与侵染无关的RNA组分
亚病毒(p79):凡在核酸和蛋白质两种成分中,只含其中之一的分 子病原体,称为亚病毒
第二十六页,共四十六页。
一 、类病毒
类病毒:一类只含RNA一种成分、专性寄生在活细胞内的分子病原体。
目前只在植物体中发现。所含的核酸为裸露的环状ssRNA,但形成的二级结构却像一段末端封闭的短dsRNA分子,通常由246-375个核苷酸分子组成,相对分子质量很小,还不足以编码一个蛋白质分子。
典型的类病毒是PSTD类病毒(PSTV),是由T. O. Diener于1971年发现的。
PSTD:马铃薯纺锤块茎病
第二十七页,共四十六页。
一、类病毒(Viroid)
是一类只含RNA一种成分、专性寄生在活细胞内的分子病原体。
马铃薯纺锤块茎病的病原体
长50nm棒状RNA分子
第二十八页,共四十六页。
二、拟病毒
拟病毒:又称类类病毒,壳内病毒或病毒卫星,指一类包裹在真病毒粒中的有缺陷的类病毒。
拟病毒极其微小,一般仅有裸露的RNA或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