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功能锻炼
出院指导
腰椎的解剖
腰椎骨折定义、病因、分类
临床表现
术前·术后护理
学习目标
2
.-
2019/11/12
腰椎的解剖
腰椎(lumbar vertebrae):椎体较大;动,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必要时用开塞露或肥皂水灌肠。
16
.-
2019/11/12
手术方式
5、减压复位植骨融合内固定术
4、减压复位椎间融合内固定术
2、减压复位内固定术
3、单纯性复位内固定术
1、椎体成形术
手术治疗
目的:解除压迫、恢复稳定。
17
.-
2019/11/12
术前一般护理:
5、教会床上大小便,必要时留置导尿
4、讲解术后各引流管的注意事项
1、术前8小时禁食,4小时禁饮
6、制定功能锻炼计划,于术前教会病人
2、备皮
3、遵医嘱备血,做药物敏感试验
18
.-
2019/11/12
术后护理:
1·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按医嘱要求监测生命体征。
2·去枕平卧、禁食禁饮6小时,手术当日尽量减少翻动病人,以利于压迫止血,翻身时要轴向翻身,保持肩腰臀在一条直线上。
3·引流管及伤口的护理:妥善固定、保持引流管通畅,注意病人翻身时引流管的位置,保证其不打折、不受压,密切观察伤口有无渗血情况,注意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量,当短时间内有大量
19
.-
2019/11/12
血性液体(>300ml)或大量无色液体流出时,提示可能有活动性出血或脑脊液漏,应立即通知医生,采取有效措施,术后48-72h留置伤口引流管,待24h引流液量<50ml,即可拔除引流管。
5·正确应用静脉镇痛泵缓解疼痛。
4·神经功能的观察:病人麻醉恢复后,检查双下肢的感觉和运动功能,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20
.-
2019/11/12
功能锻炼指导
原则:应循序渐进,以患者不感到疲 劳和疼痛为度,运动量酌情递增。
第一阶段(术后3-5)
1、扩胸和深呼吸运动:增加肺活量,促进换气预防肺部并发症,每日两次,10-15分钟/次。
2、双下肢按摩:预防深静脉血栓。术后当日,由下向上按摩双下肢腓肠肌,2次/日,30分钟/次。
3、踝关节背伸背屈运动:可避免影响以后的下地行走,10-20次/组。 2-3组/日。
21
.-
2019/11/12
4、直腿抬高练卧硬板床,两腿伸直,用手将患者的下肢抬起,不断提高抬腿高度,并教会患者自己掌握抬腿方法,进行主动练习,初次由30°开始,保持时间由15秒开始逐渐增加,并逐日增加抬腿幅度。 2-3组/日,5-10次/组,双腿交替进行。
22
.-
2019/11/12
第二阶段(主要做腰背肌锻炼)
1、“五点支撑”法(术后5-7天):患者采用仰卧体位,利用五点(头、双肘、双足跟)为支点,尽量将臀部抬起离开床面,腰背部尽量悬空,以达到锻炼腰背肌的目的。保持10秒,重复20次/组,2-3组/天。
23
.-
2019/11/12
2、“三点支撑”法(术后7-9天):仰卧位,上肢放于胸前,采用三点(头、双足跟)为支点,腰背部尽量后伸,使背悬空。该方法是在五点支撑法的基础上,进一步锻炼腰背部肌肉。
24
.-
2019/11/12
3.“4点支撑法”(术后9-10天):平卧于硬板床上,用双手、双脚将身体全部撑起,呈拱桥状。保持10秒,重复20次/组,2-3组/天。
25
.-
2019/11/12
4、“燕飞式”(术后10-15天):俯卧位,腹部支撑,双上肢,双下肢及头部尽量后伸。该方法对腰背肌肉力量要求较高,可在上述锻炼的基础上进行的强化锻炼。
(3)燕飞式
26
.-
2019/11/12
第三阶段(术后15天开始) :
指导患者正确使用腰围,避免活动时造成脊柱扭曲。选择腰围与患者的体型相应,一般上至上肋弓,下至髂嵴下,不宜过紧。在佩带腰围情况下练习下床活动,站立练习法,即站立时双脚分开与肩同宽,双手叉于腰部,挺胸收腹,使腰背肌收缩。行走时姿势正确,抬头挺胸收腹,坐位时必须端正,不要弯腰。
27
.-
2019/11/12
下床指导:
⑴第一次下床应在医生指导下,偑带支具或腰围下床;下床时穿跟脚的平底鞋。
⑵当日主要在室内活动,以5分钟为宜,2-3次/日。无不适第二天活动增加到10-15分钟/次,3-4次/日。如果经过两天的室内活动,没有任何不适,可以适量室外活动。
⑶每日下地时应有陪护扶行,陪护站在患者的前面,患者将双手放于陪护双肩上,将身体放松,正常行走。
⑷保持行走地面干燥,防止滑倒。
⑸下地后不能蹲下大小便,科室的厕所坐便处应设有拉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