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1
文档名称:

布氏杆菌病演示文稿.ppt

格式:ppt   大小:25,519KB   页数:7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布氏杆菌病演示文稿.ppt

上传人:太丑很想放照片 2022/6/14 文件大小:24.92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布氏杆菌病演示文稿.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布氏杆菌病演示文稿
第一页,共七十一页。
布氏杆菌病
第二页,共七十一页。
*
布氏杆菌病
布氏杆菌病(Brucellosis,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属(Brucella)的细菌侵入机体,引起传染-变态反应性-30分钟就可杀死。湿热55℃生存时间为60分钟,湿热100 ℃生存1-4分钟。
第十五页,共七十一页。
化学因子抵抗力:
药物名称 浓度(%) 生存时间
新洁尔灭 30s
石碳酸 1-2 1-5分钟
来苏儿 2 1-3分钟
来苏儿 3 1分钟内
漂白粉 -- 2分钟内
肥皂水 2 20分钟以上
布氏杆菌病
病原学
第十六页,共七十一页。
*
流行病学
布氏杆菌病
流行病学
第十七页,共七十一页。
*
流行病学
本病为全球性疾病。
我国主要流行于内蒙、吉林、黑龙江和新疆、 西藏等牧区。其他各省均有病例发生。
我国流行的布氏菌属主要为羊种菌,次为牛种菌,猪种菌仅见于广西和广东个别地区。
近年来,畜牧养殖业的发展和未经检疫的牛羊的引入,使在疫区才会发生的布病呈现多发的态势。
布氏杆菌病
第十八页,共七十一页。
*
(一) 传染源
主要为病畜。包括绵羊、山羊、黄牛、水牛、奶牛及猪。
流行病学
布氏杆菌病
第十九页,共七十一页。
*
布氏杆菌病
羊作为传染源的意义:山羊、绵羊都对布氏菌易感,感染率可高达40%以上。
装满细菌的口袋:指胎盘和流产羔羊中含有大量布氏菌。
实验布病绵羊流产后1-3个月经常在乳汁、尿、***分泌物中检出布氏菌。有的病羊产羔一年后,乳汁中仍带菌。
-2年,约有23%的羊能在体内检出病原体。
流行病学
第二十页,共七十一页。
*
布氏杆菌病
人作为传染源的意义:布病患者可以从乳汁、脓汁、尿、***分泌物排出布氏菌已得到细菌学证实。大量的病例调查分析绝大多数均为非病人传染所引起,在病人家和医院内交叉感染很少见。就人类布病而言,因动物传染而发病多见,由人与人发生传染罕见。在羊布病疫区,人群感染率可高达42%,患病率高于7%。
流行病学
第二十一页,共七十一页。
*
流行病学
(二) 传播途径
接触-通过体表皮肤粘膜的接触进入人体,如接产羊羔、屠宰病畜、挤奶等接触;
消化道-亦可经消化道,如进食含布氏菌的生奶、奶制品或被污染的饮水和肉类而感染;
呼吸道-吸入被布氏菌污染的尘埃而感染的气溶胶传播亦为传播途径之一。
布氏杆菌病
第二十二页,共七十一页。
传播途径—经皮肤黏膜)
1、处理病畜难产、流产及正常产;
2、检查牲畜;
3、饲养放牧病畜;
4、接触病畜的尿、粪;
5、屠宰病畜、剥皮、切肉、分离内脏;
6、剪羊毛或从事皮毛加工;
7、挤奶或加工病畜奶制品;
8、采取病畜、病人的血液和病理材料;
9、直接或间接接触被病畜分泌物、排泄物污染的水、土、草料、棚圈、工具用品等;
10、从事布氏菌实验操作及制备布氏菌苗、抗原、抗血清等生物制剂等。
布氏杆菌病
流行病学
第二十三页,共七十一页。
传播途径—消化道感染
经消化道感染:主要是通过食物或饮水,布氏菌经口腔、食道黏膜进入机体,喝生奶、吃生奶制品、吃生拌肉或生肝、吃未煮熟的肉(烤肉、涮肉等)或者手不洁拿吃食物等都容易患病。
病畜流产物、分泌物、排泄物污染草场、水源,是牲畜消化道感染的重要原因。
经呼吸道感染:常见于吸入被布氏菌传染的飞沫、尘埃。
布氏杆菌病
流行病学
第二十四页,共七十一页。
(三)人群易感性
人群对布氏菌普遍易感。
病后或疫苗接种后人群对布氏菌有一定的免疫力(病后免疫一般能持续2年,接种菌苗后的人群中仍有部分人对布氏菌易感)。
布氏杆菌病
流行病学
第二十五页,共七十一页。
*
流行病学
布氏杆菌病
布氏杆菌病的流行环节图
第二十六页,共七十一页。
*
发病机制
布氏杆菌病
发病机制
第二十七页,共七十一页。
发病机制
波浪热:布氏杆菌侵入人体→淋巴管→局部淋巴结→原发灶→入血,出现菌血症、毒血症
布病不易根治的原因:病原菌是特殊的侵入细胞性的病原体,在细胞内繁殖,抗菌药物和抗体不易进入。
细菌、***、变态反应(迟发型)三种因素均参与了布氏杆菌病的发病过程。
急性期:以细菌、***为主要致病因素,治疗应侧重于病原体的清除。
慢性期:以变态反应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