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一) 操 作 方 法
第八章
学习动机
这种有张有弛的节奏中,无论是对高难度的题还是简单的题都会有较高的正确率。
返回
第十二页,共五十九页。
学习效果和学习行为一致,却不一定和动机一致。
学习行为除了受学习动机的调节和控制外,它还要受学习基础、教师指导、学、个性特点、健康状况等一系列主客观因素的制约。
正负向
动机、行为、效果
正向一致
负向一致
正向不一致
负向不一致
学习动机
+
+
学习行为
+
+
学习效果
+
+
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
学习动机 学习行为 学习效果
第十三页,共五十九页。
学习动机的种类(分类)
(一)我国心理学界传统的划分
(1)正确的(高尚的)学习动机和错误的(低下的)学习动机。
(2)直接的近景性动机和间接的远景性动机
(动机起作用时间长短来划分)
(3)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心理学界公认分类)
(本书《教育心理学》从这方面分析)
第十四页,共五十九页。
(二)西方心理学界的划分
(1)生理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
(2)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
(3)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
(奥苏泊尔成就动机)
第十五页,共五十九页。
(一)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的组合状态(来源分类)
)
学习动机的种类(分类)
个体身心发展动因
内发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只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
代表人物及观点:
(1)孟子,提出“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
(2)弗洛伊德,认为人的本性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是推动人发展的根本动因。(3)威尔逊,把“基因复制”看做是决定人的一切行为的本质力量。(4)格赛尔,提出“成熟势力说”,认为成熟机制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并通过双生子的爬梯实验来证明他的观点。(5)霍尔,他的典型论断为“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6)高尔登,“优生学”的代表人。
1、内发论
2、外铄(shuo)论
外铄论认为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力量,如环境的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和学校的教育。
代表人物及观点:
(1)荀子,认为“人之初,性本恶”。(2)洛克,提出“白板说”。(3)华生,认为“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不管他们的祖先状况如何,我可以任意把他们培养成为从领袖到小偷等各种类型的人”。(4)斯金纳,继承华生的观点,认为人的行为乃至复杂的人格都可以通过外在强化和惩罚手段来加以塑造、改变、控制和矫正。
第十六页,共五十九页。
内部动机
外部动机
高
低
高
内高,外低
内高,外低
低
内低,外高
内低,外低
(一)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的组合状态(来源分类)
(P205)
(较多的课题和论文)
学习动机的种类(分类)
注:字面可以理解
第十七页,共五十九页。
(二)奥苏泊尔成就动机的分类(学校情境中)
(教师和心理学等考试重点)
学习动机的种类(分类)
认知内驱力,即一种学生渴望了解和理解,要求掌握知识以及系统地阐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倾向。一般是好奇倾向派生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