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2
文档名称:

《劳动合同》签订操作技巧.ppt

格式:ppt   大小:1,032KB   页数:4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劳动合同》签订操作技巧.ppt

上传人:我是药神 2022/6/15 文件大小:1.01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劳动合同》签订操作技巧.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劳动合同》签订操作技巧
工作总结
商务报告
商务展示
工作计划
4、员工高温补贴应当如何发放?
广东省最新规定:
①室外和高温:必须发放;
室内的:双方协商。
②在岗职工夏季高温津贴标准为:室外作业《劳动合同》?
《深圳经济特区和谐劳动关系促进条例》第18条
4、劳动合同期满后,用人单位未及时续签劳动合同的法律后果(结合未签劳动合同)?
案例比较:
某管理咨询顾问公司劳动争议案(未及时续签劳动合同)
某电子有限公司劳动争议案(未及时续签劳动合同)
76、 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自用工之日起满一个月的次日起支付两倍工资至双方签订劳动合同前一日时止。但用人单位有足够证据证明未签订劳动合同的原因完全在劳动者,其自身无过错的,用人单位无须支付两倍工资。 劳动合同期满,劳动者继续在用人单位工作的,用人单位在劳动合同期满之日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的,参照前款处理。
84、 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就签订劳动合同事项协商不一致,用人单位提出终止劳动关系的,无须支付经济补偿金,但应当依法向劳动者支付其实际工作时间的劳动报酬。 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用人单位有足够证据证明其与劳动者未能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原因完全在劳动者,且用人单位无过错的,用人单位提出终止劳动关系,须支付经济补偿余。 自用工之日起满一年,用人单位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视为自用工之日起满一年的当日已经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应当立即与劳动者补订书面劳动合同。 劳动合同期满后,劳动者继续在用人单位工作,用人单位未与劳动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参照上述规定处理。
深圳中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76、84条
5、用人单位没有提前30天通知劳动者终止劳动合同,是否要支付一个月的代通知金?
案例:某高薪技术企业劳动争议案(劳动合同终止补偿)
第十八条 续订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应当在劳动合同期满前一个月协商续订劳动合同;经协商未能就续订劳动合同达成一致意见的,用人单位或者劳动者可以终止劳动关系。但依法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除外。
《深圳经济特区和谐劳动关系促进条例》第18条
6、劳动者不愿签订劳动合同时如何处理?
案例:某网络公司劳动争议案(员工不愿意签订劳动者同)
一个月内不愿意签,一个月后仍不愿意签。
解除劳动关系
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用工单位书面通知,劳动者不愿签订书面劳动合同:
①用人单位书面通知劳动者终止劳动关系;
②支付实际工作时间的劳动报酬;
③不需支付经济补偿。
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用工单位书面通知,劳动者不愿签订书面劳动合同
①用人单位书面通知劳动者终止劳动关系;
②支付实际工作时间的劳动报酬;
③支付经济补偿。
7、临近年终,员工双薪如何发放?
案例:意大利某著名服饰公司(深圳)有限公司劳动争议案(年终双薪发放)
⑴性质:工资 or 绩效奖金?
⑵劳动合同解除或终止
8、缺乏必备条款的劳动合同是否有效?
案例:某高科技公司劳动争议案(劳动合同解除)

第十七条 劳动合同应当具备以下条款:   (一)用人单位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   (二)劳动者的姓名、住址和居民身份证或者其他有效身份证件号码;   (三)劳动合同期限;   (四)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   (五)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   (六)劳动报酬;   (七)社会保险;   (八)劳动保护、劳动条件和职业危害防护;   (九)法律、法规规定应当纳入劳动合同的其他事项。   劳动合同除前款规定的必备条款外,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约定试用期、培训、保守秘密、补充保险和福利待遇等其他事项。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17条
第十八条 劳动合同对劳动报酬和劳动条件等标准约定不明确,引发争议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重新协商;协商不成的,适用集体合同规定;没有集体合同或者集体合同未规定劳动报酬的,实行同工同酬;没有集体合同或者集体合同未规定劳动条件等标准的,适用国家有关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18条
9、劳动合同中是否必须列明“劳动合同解除终止”条款?
案例:某上市公司劳动争议案(劳动合同解除)
解除、终止法定
10、劳动合同中的基本信息条款有何作用?应该如何设计?
劳动者信息包括,姓名、住址、居民身份证或其他有效证件号码等。
劳动者住址(户籍地、现住所)涉及法律文件的送达。
明确——劳动者基本信息发生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