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周鸿祎凶猛
吴培锋 周鸿祎创办的奇虎360再次惊动了工信部。
在“打假斗士”方舟子指控360安全浏览器绑架用户、上传用户隐私问题半个多月后,工信部发言人表示工信部已经介入调查此事。而上一次工信部正式介入互联网公司调查,也与3常,更没有受到法律的约束。
“底线其实大家都比较清楚,就是不能偷盗、泄漏用户密码和加密信息,如果不是不想混了,正常的商业网站应该都不敢碰这个。过去出现过的泄密基本都是系统错误导致。从另一角度来说,互联网服务供应商都不要轻易指责竞争对手记录隐私,谁都没少记录。”方三文如是说。
不过洪波认为,360的问题在于它搜集用户信息过度了。而这不仅仅限于其浏览器产品。“安卓版360手机卫士几乎要求所有权限,访问GPS信息、读写联系人,读写短信,创建蓝牙连接,修改同步设置,直接拨打电话号码,读取手机状态和身份,修改电池统计信息,等等。”洪波感慨,“这几乎是一个上帝级应用”。
洪波认为,系统抓取、收集用户信息,应该告知用户。但360的产品并没有这么做。“就像一些技术人员指出的那样,360对用户数据传输等行为信息的收集是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进行的,对用户来说,是存在风险的。”
此事最终导致工信部的介入。10月25日,工信部发言人张峰对媒体表示,工信部已经介入调查方舟子指控的360浏览器窃取用户隐私一事。“如果查实确有违法违规行为,将依法予以严肃处理。” 本报记者从360方面获悉,此次是360主动送审,而检测结果需要一个月左右才能出来。
安全一直是360公司主打的品牌,如果此次检测报告证实360有违规违法行为,对其的打击很可能是致命的。但记者了解到,360公司对于此次检测结果并不担心。针对工信部的调查,360随后发布声明表示,非常欢迎工信部介入调查,360已起诉方舟子和百度公司名誉侵权。“我本人也很想尽快知道结果。”周鸿祎说。
“不太可能会宣布360浏览器存在问题。”洪波告诉本报记者,根据多年的经验,这种情况下更多的是监管部门要求争论的双方各自退兵百米,将战火压下去就行,而不是评判各方在争论中的对错。“监管部门跟行业中的大企业,是一种‘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关系,负责管理的企业有什么大的问题,其实更需要相关部门来帮它证明。” 洪波如是说。
周鸿祎一直在战斗
人们对360侵犯隐私等消息怀有警惕心理,一方面与中国相关监管不严,存在灰色地带有关,另一个方面,则是因为周鸿祎是曾经的“流氓软件之父”。
周鸿祎是中国互联网界最早的一批创业者。早在1998年10月,周鸿祎创建3721,推出“3721网络实名”,开始为人所知。在3721时代,为推广3721这款产品,周鸿祎想到在浏览器地址栏做插件方式。即当用户打开某个网页或安装某软件时,3721插件就强行安装进用户电脑,且无法卸载,并不断弹出弹窗广告。3721由此被视为流氓软件,周鸿祎当时隔7年后,周鸿祎再次创业成立奇虎360时,对于3721恶意破坏用户体验的行为进行反思,扛起“用户利益至上”的大旗,并为360注入重视用户感受、持续改进用户体验的理念。如今“用户体验”是周鸿祎提及频率最高的词汇之一。他的个人微博简介上,也写着“360公司首席用户体验官”。对于产品的专注与细致,也让周鸿祎被一些IT人士赞为“中国最优秀的产品经理”。
“用户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