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含义
2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内涵和原则
当前,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已经成为缩小教育差距、推进教育公平发展的重要手段。作为公共品的义务教育,其均衡发展的内涵有着内在的独特性,是一个包括了区域均衡、学贯彻受教育者利益最大化原则。尽量淡化受教育者由于进入不同学校或处于不同地区而形成的教育资源分配不平等。我认为均衡只是相对的,永远没有绝对的均衡;但是,只要心里有一个
6
“均衡”在,把受教育者的利益优先考虑,就一定能从根上切实解决这个难题。
教育均衡发展的目标是要确保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向受教育者提供相对平等的接受教育的机会和条件、教育成功机会和教育效果的相对均等。
由于受到社会差异以及地域位置、经济基础、历史背景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教育存在着不均衡发展问题,如区域之间、城乡之间、示范学校与薄弱学校之间。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政府的责任
各级政府及教育部门要统一拨款标准,统一硬件配备水平,统一信息平台,统一提供教师培训与发展机会,同一区域城乡之间、学校之间应一视同仁,并由国家和省级财政予以保底。
(一)均衡配置教师资源
1、城市的优秀教师、先进教学理念、经验与农村学校共享
2、城郊或农村学校组织教师到市区学校观摩学习
3、发达地区全面支持不发达地区,创造条件,为农村地区教师提供更多培训的机会,提高农村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4、成立课题组深入研究并着手解决存在的差异
6
(二)课程设置、考核评估的一体化
制定统一的质量评价标准,从而建立城乡全国统一的课程体系与监测评价体系。
(三)适时调整战略思路,在经费投入和资源配置上,给予困难地区和薄弱学校的政策倾斜
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过程中,既要抓区域的均衡,同时也要针对农村的薄弱学校和接受义务教育的弱势群体,有更多的政策照顾和倾斜。加大农村和西部地区义务教育的工作力度。
(四)强化督导评估,建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激励机制
教育督导机构要定期开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状况的监测评估,及时纠正区域内义务教育资源配置不当或学校差距过大的现象。教育部定期表彰全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先进地区。
7
关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致全校师生的公开信
白龙桥中学全体师生,你们好!
我校遵照上级“抓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 的指示和安排,正在大力推进此项工作。
什么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对于当前教育发展中存在的不公平问题,人们感受最直接、反映最强烈的,是义务教育发展的不均衡。义务教育作为政府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务,具有强制性、免费性和普及性,是最应体现教育公平的领域。抓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就抓住了促进教育公平的关键。近年来,在推动义务教育全面普及的同时,党和政府积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2005年,教育部专门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要求把义务教育工作重心转到均衡发展上来。2006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将均衡发展纳入法制化轨道,强调各级政府的法定义务。《规划纲要》提出用10年左右的时间实现区域内义务教育基本均衡的目标和一系列具体政策措施。当前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如城乡、区域之间发展差距仍然较大,区域内校际之间资源配置不均衡,优质教育资源短缺、辐射面窄等。要以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为基本要求,以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内涵发展为重点,通过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推进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高到新水平。一是“提质量”。在人人都有学上之后,人们对教育公平的关注主要体现在教育质量上。促进均衡发展要把提升质量作为根本,更加注重教育的内涵发展。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改革,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让学生从应试教育的重压下解放出来,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二是“缩差距”。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现后,城乡、区域间发展不均衡上升为义务教育的主要矛盾之一。促进均衡发展,就要大力加强对农村和中西部地区义务教育发展的支持。在财政拨款、学校建设和教师配置等方面向农村倾斜,尽快形成城乡同标准、一体化发展的格局。加大中央财政支持力度,完善对口支援制度,促进老少边穷地区义务教育发展。很多地方为此进行了积极探索,如成都积极统筹城乡教育发展,大力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广东省开展“千校扶千校”活动,组织发达地区1000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对口帮扶欠发达地区薄弱学校,收到良好效果。三是“重配置”。合理配置资源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根本措施。陕西吴起县投入5亿多元统一全县建校标准,实现了办学条件均等化;安徽铜陵市鼓励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