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2
文档名称:

2022年七年级语文下册下文言文期中复习题.docx

格式:docx   大小:133KB   页数:1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2022年七年级语文下册下文言文期中复习题.docx

上传人:橙老师 2022/6/15 文件大小:13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2022年七年级语文下册下文言文期中复习题.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名师归纳总结 精品学****资料
- - - - - - - - - - - - - - -
读书之法 ,在循序而渐进 ,熟读而精思
1.给以下加点字注音
邑.人___
扳.___
环谒.___
生即宋朝文学家王安石,文中提到的
“先人 ”指王安石死去的父亲; “王子 ”就是王
安石自称; B、文章先叙事后说理;叙事部分略写方仲永幼年才能出众,而详写此后的情
况,先抑后扬,对比鲜明,表达了作者的惋惜之情;
C、本文语言特别简练; “日扳仲永环谒
于邑人 ”仅一句话就刻画了方仲永的父亲贪利而得意、可悲可叹的愚昧无知之态; D、本文 说明白学****的重要性,叙议结合,借事说理;
15 . 方仲永具有怎样特殊的才能?(用原文回答)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16 . 是什么缘由造成方仲永最终“ 泯然众人矣” ?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也可以有自己的话来说)17 . 开头介绍方仲永的身世,意在突出什么?
说明其家庭背景,肯定没受过诗书的熏陶,衬托其天资特殊也示意了其父不使学的缘由
细心整理归纳 精选学****资料
- - - - - - - - - - - - - - -
第 2 页,共 10 页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精品学****资料
- - - - - - - - - - - - - - -
读书之法 ,在循序而渐进 ,熟读而精思
18 . 仲永的天赋才华从哪些事情可以说明,请举两例;
1 忽啼求之, 2 即书诗四句, 3 自是、、、
19 . 仲永的父亲“ 不使学” 的缘由是什么?其详细做法怎样?
父利其然也,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20 . 联系全文,说说本文阐述了一个什么道理?
后天训练的重要性
21古今异义1自 是指物作诗立就 :古义 这 今义 表示判定
2或 以钱币乞之: 古义 有的人 今义 表示挑选或者
3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古义 文采和道理 今义 专业术语, 文章内容和词句方面
4稍稍 来宾其父:古义 慢慢 今义 略微
5泯然 众人 矣: 古义 一般人 今义 大家,很多人
21词类活用1. 稍稍 来宾 其父 把﹍当作来宾 2父 利其然也 认为﹍有利可图
3邑人 奇之 以﹍为奇 4父异焉 对﹍感到诧异
三、才能提升
(一)阅读以下 文章 ,完成文后问题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
暮归,忘其牛,或牵牛来责蹊田者,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 儿痴如此,曷不听其
所为?” 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
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如不见;翻译: 王冕,是诸暨人,七八岁的时侯,父亲叫他到
田埂上放牛,他偷偷进入学馆,听同学们念书,听完后,就悄悄的登记来,傍晚回家,忘了
牛;有人牵着王家的牛来责备无人看管的牛践踏了他家的田地,王父愤怒了,打了他, 打完
以后王冕仍是和从前一样;王母说; “ 儿子这样迷恋,你何不就放任他呢? ”王冕于是离家傍
僧寺而居,夜晚出来,坐在佛像膝上,拿着书卷就着长明灯读着,书声琅琅,直到天明;佛
像多是土做的偶像,面目凶恶恐惧,王冕一个小孩子,表情安恬,就似乎没观察一样
1. 说明句中加点的字;
(1)听已,辄.默记; 辄:就( 2)父怒挞.之; 挞:鞭打 (3)琅琅达旦.;旦:天亮( 4)
冕因去.; 去_离开家 ( 5)窃.入学舍;窃:偷偷地 2. 翻译句子;
(1)已而复如初; 译:不久王冕仍是和以前一样
(2)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
细心整理归纳 精选学****资料
- - - - - - - - - - - - - - -
第 3 页,共 10 页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精品学****资料
- - - - - - - - - - - - - - -
读书之法 ,在循序而渐进 ,熟读而精思
3. 文中最能表现出王冕读书用心入迷的一句是
4. 这就故事给了你什么启示?
佛像多土偶, 狞恶可怖; 冕小儿, 恬如不见
木兰诗 1.给以下加点的字词注音或依据拼音写汉字; 机杼( ) 鞍鞯 ( )
胡骑( ) 金柝( ) 策勋( ) 赏赐( ) 理云 bìn( ) pè i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