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文档名称:

谈艺术设计的功能性与审美性.docx

格式:docx   大小:576KB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谈艺术设计的功能性与审美性.docx

上传人:xxj16588 2017/5/11 文件大小:57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谈艺术设计的功能性与审美性.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谈艺术设计的功能性与审美性首先,“设计”这个词的本意就是指对具有一定规模的工程在技术层面上进行事前的规划、计算。这种概念在古代的建设工程方面早已有之,只不过由于古代的科学技术的落后和经济水平的制约,使建筑设计的技术含量十分有限。但无论从实际的应用,还是到概念的产生,设计理念的发展缘于欧洲的工业革命是不争的事实。因此,设计从它诞生的那天起,就与科学技术结下了不解之缘。不过, 设计的应用源自于建筑则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都无可非议。由于设计的应用起源于建筑,这就使建筑设计带有一定的艺术(美学)色彩,古代的建筑受科学技术手段落后的制约,功能性的设计难有作为,只能在形式与外观上大做文章,这就使得古代的建筑更具观赏性、艺术性。随着城市化的出现,更是使建筑设计得以成为的一个产业,并逐渐向相关产业渗透,如机械设计、产品造型设计、园林景观设计、产品包装设计、产品广告设计、室内设计、展示设计等。此时的建筑设计由于建筑材料的技术参数大大提高得以使更多的建筑可以满足其使用功能上的需求,这就使工业革命之后的城市建筑追求其商业性和功能性,而缺乏观赏性和艺术性。然而,随着设计概念向其他相关产业的渗透,随着越来越多的艺术专业人才进入设计行业,设计的功能性正逐步被设计的审美性所取代,这种趋势在我国尤其显著。无论是从设计的起源还是从设计的发展来看,设计的概念都毋庸置疑地包含了两个内容:即功能性和审美性。功能性是设计的内容,审美性则是设计的形式。用哲学的观点来看,内容决定形式。因此,在设计的理论中,功能性应该是第一位的,而审美性则是第二位的。优秀的设计必须是内在的使用功能与外在的审美功能的完美结合,优秀的设计作品其本身也就被人们公认为艺术作品。当人们把某件事情做到极处,其行为的结果便成为艺术,如把厨艺做到极处便成烹调艺术, 把写字写到极处便成书法艺术,把打仗指挥到极处便成了军事艺术。所以,从设计创作与美术创作所追求的结果看,两者之间具有相同的共性。另外,从设计创作所运用的表现方式来看,设计与美术之间同样具有诸多的一致性。但是,设计创作毕竟又不等同于美术创作,这种不同的最根本之处就是设计创作是以满足设计对象的使用功能为前提;而美术创作则几乎完全是为了表现或宣泄创作主体的情感和主观意识。也就是说,设计创作强调的是客体(他人),而美术创作则注意的是主体(自我);设计创作的目的是形而下的商业利益,而美术创作的目的则是形而上的意识表达;设计创作的主体必须对设计的物质对象予以纵向和横向的比较分析,以期将其最具优势(或特点)之处予以充分表现,而美术创作的主体则根本无须去分析研究其表现的物质对象,而仅仅把这种物质对象做为表达其思想情感的媒体罢了;设计创作的主体还必须分析研究消费客体的物质需求和心理需求,并据此进行有针对性地创作;而美术创作的主体则无须去关注他人的审美需求,其创作完全是按照个人对外部世界的看法而进行。所以, 我们可以说, 设计创作是客观的,美术创作是主观的;设计创作是理智的;美术创作是情感的; 设计创作需要多种学科知识的整合运用,更具科学性,美术创作只需具备单一的人文知识即可,不具科学性。通过上述分析,笔者认为,设计创作尽管在某些方面与美术创作有着一些相同之处,但两者在本质上却是根本不同的,其间的差异完全可以用天壤之别来形容。然而,随着设计产业在发展中国家的迅猛发展,众多有美术背景的艺术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