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 .
钢筋加工绑扎
技术交底记录2013年6月25日鲁JJ—005-
工程名称
金雀新城6#楼丁1OOm曲不大丁5d的要求。如设计要求箍筋设拉筋时,拉筋应钩住箍筋,见图4。
图4
柱筋保护层厚度应符合规范要求,主筋外皮为25mm,垫块应绑在柱竖筋外皮上,间距一般1000mm(或用塑料卡卡在外竖筋上)以保证主筋保护层厚度准确。同时,可采用“筋定距框来保证钢筋位置的正确性。当柱截面尺寸有变化时,柱应在板内弯折,弯后的«寸要符合设计要求。
(4) 墙体拉接筋或埋件,根据墙体所用材料,按有关图集留置。
柱筋到结构封顶时,,具体参见D3G3241(民用框架、框架一剪力墙、剪力墙部分框支剪力墙)中的有关作法。同时在钢筋连接时要注意柱筋的锚固方向,保证柱筋正确锚入梁和板内。
(二)剪力墙钢筋绑扎
1、工艺流程:
立2-4根竖筋一一画水平筋问距一一绑定位横筋一一绑其余横竖筋
2、立2〜4根竖筋:将竖筋与下层伸出的搭接筋绑扎,在竖筋上画好水平筋分档标志,在下部及齐胸处绑两根横筋定位,并在横筋上画好竖筋分档标志,接着绑其余竖筋,最后再绑其余横筋。横筋在竖筋里面或外面应符合设计要求。
3、竖筋与伸出搭接筋的搭接处需绑3根水平筋,其搭接长度及位置均符合设计要求。
4、剪力墙筋应逐点绑扎,双排钢筋之间应绑拉筋或支撑筋,其纵横间距不大丁600mrj钢筋外皮绑扎垫块或用塑料卡。
5、剪力墙与框架柱连接处,剪力墙的水平横筋应锚固到框架柱内,其锚固长度要符合设计要求。如先浇筑柱混凝土后绑剪力墙筋时,柱内要预留连接筋或柱内预埋铁件,待住拆模绑墙筋时作为连接用。其预留长度应符合设计或规范的规定。
6、剪力墙水平筋在两端头、转角、十字节点、连梁等部位的锚固长度以及洞口周围加固筋等,均应符合设计、抗震要求。
7、合模后对伸出的竖向钢筋应进行修整,在模板上口加角铁或用梯子筋将伸出的竖向钢筋加以固定,浇筑混凝土时应有专人看管,浇筑后再次调整以保证钢筋位置的准确。
(三)梁钢筋绑扎
1、工艺流程:
画主次梁箍筋问距——放主次梁箍筋梁——穿主梁底层纵筋及弯起筋——穿次梁底层纵筋并与箍筋固定——穿主梁上层纵向架立筋——按箍筋问距绑扎——穿次梁上层纵向钢筋一一按箍筋问距绑扎。
2、在梁侧模板上画出箍筋问距,摆放箍筋。
3、先穿主梁的下部纵向受力钢筋及弯起钢筋,将箍筋按已画好的间距逐个分开;穿次梁的下部纵向受力钢筋及弯起钢筋,并套好箍筋;放主次梁的架立筋;隔一定间距将架立筋与箍筋绑扎牢固;调整箍筋问距使问距符合设计要求,绑架立筋,再绑主筋,主次同时配合进行。次梁上部纵向钢筋应放在主梁上部纵向钢筋之上,为了保证次梁钢筋的保护层厚度和板筋位置,可将主梁上部钢筋降低一个次梁上部主筋直径加以解决。
框架梁上部纵向钢筋应贯穿中间节点,梁下部纵向钢筋伸入中间节点锚固长度及伸过中心线的长度要符合设计要求。框架梁纵向钢筋在端节点内的锚固长度也要符合设计要求,一般大丁45d。绑梁上部纵向筋的箍筋,宜用套扣法绑扎,如图5
图5
5、箍筋在叠合处的弯钩,在梁中应交错布置,箍筋弯钩采用135°,平■直部分长度为1Od,如做成封闭箍时,单面焊缝长度为5d。
6、梁端第一个箍筋应设置在距离柱节点边缘50mMi。梁与柱交接处箍筋应加密,其间距与加密区长度均要符合设计要求。梁柱节点处,由丁梁筋穿在柱筋内侧,导致梁筋保护层加大,应采用渐变箍筋,渐变长度一般为600mm;保证箍筋与梁筋紧密绑扎到位。
7、在主、次梁受力筋下均应垫垫块(或塑料卡),保证保护层的厚度。受力筋为双排时,可用短钢筋垫在两层钢筋之间,钢筋排距应符合设计规范要求。
8、梁筋的搭接:梁的受力钢筋直径等丁或大丁22mm寸,宜采用焊接接头或机械连接接头,小丁22mmW,可采用绑扎接头,搭接长度要符合规范的规定。搭接长度末端与钢筋弯折处的距离,不得小丁钢筋直径的10倍。接头不宜位丁构件最大弯矩处,受拉区域内I级钢筋绑扎接头的末端应做弯钩(II级钢筋可不做弯钩),搭接处应在中心和两端扎牢。接头位置应相互错开,当采用绑扎搭接接头时,在规定搭接长度的任一区段内有接头的受力钢筋截面面积占受力钢筋总截面面积白分率,受拉区不大丁50%。
(四)板钢筋绑扎
1、工艺流程
活理模板一一模板上画线一一绑板下受力筋一一绑负弯矩钢筋
2、活理模板上面的杂物,用墨斗在模板上弹好主筋,分布筋问距线。
3、按划好的间距,先摆放受力主筋、后放分布筋。预埋件、电线管、预留孔等及时配合安装。
4、在现浇板中有板带梁时,应先绑板带梁钢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