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3
文档名称:

马克思生态哲学思想及实践启示.docx

格式:docx   大小:20KB   页数:1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马克思生态哲学思想及实践启示.docx

上传人:麒麟才子 2022/6/16 文件大小:2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马克思生态哲学思想及实践启示.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2
马克思生态哲学思想及实践启示
[摘要]本文依据文献调研,以马克思生态哲学思想为争论对象,提出马克思生态哲学思想对新时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通过分析马克思有无关于生态的哲学思想、马克思生态哲学思想的基本内容及其对中国生态文人类主体性与自然优先性相互协调的生态价值观
人类主体性是指人的价值主体地位。自然的价值在于自然对人的需要的满足,离开人这一主体的需要与满足,自然的外在价值便没有任何意义。此外,人通过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摆脱早期自然的奴役,建设人类需要的自然,这一过程也确定了人在人与自然的价值关系中处于主体地位。自然优先性是指在人类和人类社会消逝之前,自然界就已经客观存在,具有先在或优先的地位。马克思认为,自然界是不依靠于人的意识的客观存在。自然优先性不仅具有优先之意,还兼具制约之意。自然界自身运动过程中的内在规定性、规律发生作用,从而制约人类活动并规定人类实践活动的内容、范围及形式。马克思提倡人类主体性与自然优先性相互协调的生态价值观。人类主体性并不是人类主宰自然,自然优先性也并不意味着自然界高于或凌驾于人类之上。人类主体性的目的是首肯人的价值,自然优先性的意义在于人类要熟识自然、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从而造福自身。人类主体性与自然优先性两点和谐共进,并且最终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解"以及"人与人的和解"。这是马克思生态哲学思想的理论归宿和价值所指。
三、当代中国马克思生态哲学思想的实践导向
哲学不仅要科学地解释世界,更为重要的是指导人类实践活动并改造世界,"使现存世界革命化,实际地反对并转变现存的事物"[6]75。哲学的价值和意义在于将理论形态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成功转化为实践层面的思想指南和具体部署。因此,在全面解读马克思生态哲学思想的基础上,将其与当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实践相结合,是极其重要和必要的。要遵循马克思生态哲学思想关于人类敬重自然、爱惜自然和建设自然的道德秩序与价值理念,将其核心内涵和实践指导全面地融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开创生态文明建设全新局面。
6
(一)经济建设的生态化
将来经济进展模式的方向是经济与环境互惠互利进展,意味着生态经济道路是我们的必由之路。进展生态经济,既是中国对人与自然关系的重新定位,又是中国对资源、环境、生态严峻恶化的现状进行深刻反思的选择。生态经济是一个广义的概念。从经济活动的不同层面和角度来看,生态经济集中表现为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三方面协调共进。要通过大力推广绿色生产、培育和进展生态产业、建立可持续消费模式,构建生态经济良性进展的和谐局面。实现生态经济的根本途径是依靠科技。"科技进展趋向于生态科技形态,生态科技居于科技体系的核心,以实现科技优化环境的终极目的。"[9]科技助力生态是将来进展的新方向,能够带来显著的经济效应,让经济社会的可持续进展成为现实。
(二)政治建设的生态化
生态哲学理论指导政治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又离不开政治保障。因此,政府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始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执政党要认真反思生态危机,把生态哲学理念渗透到政治建设实践中。政治建设的生态化反映出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新飞跃和新高度。从2002年党的十六大首次提诞生态文明构想,到2017年党的提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10],充分体现出党对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的成熟熟识和理性推断。党对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理论和实践创新,向全世界供应了中国才智和中国方案[11]。政治建设生态化需要政策引导和法制保障,建立生态政绩考核体系、生态补偿机制和生态财政政策,做好生态立法、执法及监督保障工作,推动生态文明理念与政治建设真正有效融合。
6
(三)文化建设的生态化
所谓生态文化,是指从人统治自然的文化转变到人与自然共存共生的文化。要树立科学的生态思维模式和生态价值理念,运用生态哲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去熟识和处理现实生态问题[12]。生态文化与物质主义、消费主义、个人主义相对立,与精神主义、绿色消费、整体主义相适应。因此,生态文化是人类建设生态文明的先进文化和绿色文化,代表着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13]。生态文化建设的重点在于生态文化理念的培育。首先,培育整体主义理念。个人与他人、社会是一个整体,人类与整个生态系统是一个整体。整体主义要求关照彼此、和谐共生。其次,确立非物质主义理念。生态灾难的深层次缘由与人类的无限制物质欲望相关。非物质主义要求人类对物质财宝的追求不能超过地球生态系统的承受力气。再次,树立绿色消费理念。绿色消费即低碳消费、适度消费,追求生活品质的同时更留意节约能源,杜绝挥霍性消费和攀比性消费。为推动生态文化建设,要加强宣扬教育工作,爱惜和进展民族生态文化,吸取和借鉴国际生态文化。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