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96
文档名称:

中职病理学第三章局部血液循环障碍.pptx

格式:pptx   大小:6,695KB   页数:9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中职病理学第三章局部血液循环障碍.pptx

上传人:2112770869 2022/6/16 文件大小:6.54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中职病理学第三章局部血液循环障碍.ppt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基础知识:
心血管系统解剖
体(大)循环
肺(小)循环
凝血系统及抗凝血系统
为何血液源源不断的流动而不发生凝固呢?
临床情景回放
小马,因意外事故,皮肤大面积烧伤入院。住院期间从左侧股静脉反复多次切面红、黄相间,称为槟榔肝(nutmeg liver)。
镜下:肝小叶中央区除中央静脉、血窦扩张淤血外,肝细胞因缺氧、受压而变性、萎缩或消失;周边区血窦淤血较晚,肝细胞发生脂肪变性。
临床表现
肝肿大,肝区疼痛,肝功能障碍,长期慢性肝淤血,会引起淤血性肝硬变
槟榔肝(低倍镜观)
肝淤血
小叶中央静脉及其附近的肝窦扩张充血
② 镜下: 中央静脉附近的肝细胞萎缩、消失
小叶周围的肝细胞脂变
是指血液由心腔或血管内逸出。
第二节 出 血(hemorrhage)
内出血 :血液逸入体腔或组织内。
外出血: 血液流出体外。
病因和发病机制
破裂性出血
漏出性出血(diapedesis)
因毛细血管和毛细血管后静脉通
透性增加,血液经扩大的内皮细
胞间隙和受损的基底膜漏出于血
管外,称为漏出性出血。
血液积聚于体腔内称体腔积血。
在组织内局限性的大量出血称为血肿。
内出血
鼻粘膜出血排出体外称鼻衄。
肺、支气管出血经口排出体外称咯血。
胃、食管出血经口排出体外称呕血。
结肠、胃出血经肛门排出体外称血便。
泌尿道出血经尿排出称为尿血。
微小的出血进入皮肤形成小的出血点
称为淤点, 较大的出血称为紫癜。
外出血
脑血管破裂—脑出血
出血类型
可见心外膜下广泛出血,呈红褐色。出血部位主要分布于左心室区域。
蛛网膜下腔内可见弥漫性出血,血液淤积,脑表面沟回结构不清。
在肺脏的表面可见红色出血灶,病变呈点、片状,分布不规则。
在肾脏切面中,皮质和髓质可见灶状和片状出血,呈棕褐色。
少量缓慢的漏出性出血,一般不会引起严重后果。
大范围的漏出性出血,可导致出血性休克。
破裂性出血,短时间丧失循环血量的20%~25%时,可发生出血性休克。
发生在重要器官的出血,即使出血量不多,也可引起严重后果。
长期慢性出血,可引起贫血。
取决于出血量、出血速度和出血部位
后果
血栓形成
在活体的心脏和血管内血液成分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称为血栓形成,在这过程中所形成的固体质块称为血栓(throbus)。
为什么血液流动日夜川流不息?
抗凝血
动态平衡
凝 血
意义: 出血时止血又防止血栓形成
内皮细胞
正常
抑制血栓形成
损伤
血栓形成
启动内、外源性凝血
血小板活化并粘集
抑 制 纤 溶(PAIs)
屏 障 作 用 破 坏
机 械 屏 障 作 用
抑制血小板粘集( NO、 PGI2 、ADP酶)
抗凝血(膜相关肝素样分子、凝血 酶调节蛋白)
促 纤 溶 (tPA)
血流状态改变
涡流形成
血流缓慢
1 血小板进入边流
2 凝血因子局部堆积、
活化
3 产生离心力,损伤内皮细胞
1 血小板靠边
2 局部已存少量凝血活性物不被正常血流稀释、运走
3 流入局部血液的凝血物在局部滞留
4 促内皮细胞激活,增加WBC粘附
血栓形成
血液凝固性增高
手术创伤妊娠和分娩前后
DIC
抗磷脂抗体综合征
遗传性高凝状态
获得性高凝状态
V因子基因突变
抗凝血因子先天性缺乏
血栓形成的条件和机制
血 液 凝 固 性 增 高
心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
血 流 状 态 的 改 变
条件
二、血栓形成的过程和血栓的形态
(一)形成过程
46
血栓形成的过程
血栓形态/类型
混合性血栓
透明血栓(微血栓)
附壁血栓
结局/影响
对机体的影响
阻塞血管
栓塞
心瓣膜变形
出血
有利
不利
结局
溶解、吸收
机化、再通
钙化
血栓形成及机化
栓塞
概念:血管内出现的异常物质随血流阻塞血管的现象,称为栓塞(embolism);阻塞血管的异常物质称为栓子(embolus)。
内容
栓子的运行途径
栓塞的类型和对机体的影响
栓子的运行途径
栓子的运行途径及血流的方向一致。
顺行性栓塞
交叉性栓塞
逆行性栓塞
运行途径
顺行性栓塞
左心和体循环动脉内的栓子,栓塞体循环中口径及其相当的动脉分支。
体循环静脉和右心内的栓子,栓塞肺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