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
文档名称:

角的度量教学反思.docx

格式:docx   大小:16KB   页数: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角的度量教学反思.docx

上传人:xunlai783 2022/6/17 文件大小:1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角的度量教学反思.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角的度量》单元教学反思
欧店小学 靳绍敏
  在这个单元中,主要有四部分内容:(1)直线、射线和角(2)角的度量(3)角的分类(4)画角。它是在学生认识角的基础之上,接着学****用量角器度量角的大小,是小学数学《角的度量》单元教学反思
欧店小学 靳绍敏
  在这个单元中,主要有四部分内容:(1)直线、射线和角(2)角的度量(3)角的分类(4)画角。它是在学生认识角的基础之上,接着学****用量角器度量角的大小,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难点。学生学****这个知识常见的问题有二个:一是量角器的摆放,二是利用内外圈的刻度正确读出角的度数。主要原因在于:首先是教具量角器与学生的量角器有所不同,教具是木头做的,中心点与零刻度线找起来在黑板上看不清,不能给学生以很好的示范;其次是学生对角的大小概念也不是很清楚,往哪个方向读数容易受错觉指引,再加上有两排数据,有时分不清到底看哪一排。
    这部分内容的学****对学生来说是个难点。数学概念多(如中心点、零刻度线、内刻度线、外刻度线等),知识盲点多,操作程序复杂(顶点和中心点重合,零刻度线和角的一边重合,看另一边在量角器上的刻度,还要分清内外刻度),尤其是反向旋转的和不同方位的角。另外,四年级的学生看到的只是一个静态的、完整的角,还没有认识到角是由一条射线绕端点旋转而成,量角为什么要“中心对顶点,零线对一边,另边看刻度”,对于角的旋转过程、方向没有建立表象,加以认识,自然读度数也就茫茫然,弄不明白什么情况下看外刻度线或内刻度线,尽管总结出量角方法,学生仍是不知所措。
    如何让学生能够正确地学会量角,掌握量角器的用法呢?我在教学时,改变了策略,对本节内容进行多次进行同整,调整教学方法:1.上课伊始,我就开门见山向学生提出要求,使学生明确目标,告诉学生,今天学的知识比较难,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欲望。2.在学生认识量角器时,我多次强调开口朝左,看外圈,开口朝右,看内圈,使学生弄明白在什么情况下看外刻度线,在什么情况下看内刻度线。 3.借助多媒体,演示量角方法,使学生对于角的旋转过程、方向建立表象。这样,在量角时,大部分学生会自觉地将零刻度线和角的一边对齐,读数时也会顺着旋转方向找到对应刻度,也避免了刻意区分内外刻度而引起的困惑,不知不觉中掌握了量角的方法,形成了技能。除了指名上来量角,集体指正方法以外,安排四人小组互相学****量角方法,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动手量,看看别人是怎么量的,会的同学教教不会的同学。还有,让学生全面认识量角器的构造和如何指导学生量角的方法的前提是,要让学生参与到对量角器的产生过程(知识的源头)中去,不能只让学生对量角器的认识停留在中心点、内外圈、零刻度线、刻度等一些标识性的静止状态,而无法用思维的连续性去指导量角行为的连贯性,“量角器为何能量角”这一问题解决了也就突破了量角这个难点。
  但新课都上完后,关于用量角器量角,还有个别学生还是出现一些错误。在量角和画角练****后,分析了下大致的原因。中心与定点的重合(点点重合)和一边与零刻度线的重合(边线重合),做得不够到位。除了学生自身没牢固掌握量角的方法外,还有一个原因是:现在市面上很多量角器不适合初学量角的四年级学生用。在巡视学生量角时发现,有些量角器的中心点是个不小的圆孔,很难对到正中心点,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