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读《中日古典园林对比》有感
读《中日古典园林比较》有感 刘庭风在《中日古典园林比较》一文中提出了造园环境的山型与水型,大陆型与海岛型,园林类型的文人型和武僧型,造园历史的渐变性和突变性,造园思想上的天型和人型、儒型和佛型、了造园者对园中之水的情感。
2。中日古典园林理水造景的不同之处 中国古典园林有明显的大陆和山岳特征,而日本则为海岛和大海特征,因此两者各成陆地文化和海洋文化,反映在园林上即成山水文化和水岛文化的对比、路文化和舟文化的对比。东、南为海,西、北为山的中衡上,表现为山多水少,平地多、水面少;在园林布局上摹拟中国地形采取西北为山,东南为水布局。,园中池沼以外的以远山为题,池沼以内的则以蓬莱仙山为蓝本。除山景、水景的创造外,还有路景,讲究以曲为美,以幽为上。而作为岛原少。因此日本园林在类型上向海岛型、海洋型、,日本古典园林本质为池泉式,以池比拟海洋,以石比拟矶岛,泉为水源,池为水象,池泉为基础,石岛为点缀,舟桥为沟通。
中和与空无是中日古典园林在审美观念中的差异。园林就是追求“中和之美",、道两家都非常重视“中和”。儒家强调“和为贵",“中和”有两个含义:一是多样性。孔子主张“和而不同”,即多样性的和谐组合;二是适度性。孔子讲“过犹不及”,即不偏不离,。日本古典园林与中国古典园林中和之美不同。他的审美观念追求的是一种禅味极浓的、幽深的“空无之美".日本文化受佛教文化影响非常深刻,其审美观念具有极浓的宗教色彩。它所表达的是一种反省人身,但求寂灭的空无之美。例如日本室町时代的枯山水庭院擅长运用写意和暗示的手法,通过白砂,石块还有少量的苔藓等单调组合,形成冷寂凝滞的庭院基调。日本园林中的岩石、流水、群山、树木、小桥、曲径就是人生坎坷的象征。 2。3。1中国的“真水”设计 中国园林之中的“水"是园林“活”的来源,水作为万物之源,首先人的生存离不开水,植物的生长与繁盛也必须要有水的灌溉,无水不成园,中国的园林必定要有水的存在,这已经成为了大家的共识。中国园林必须以水源作为造园的基本条件,重视山水画似的“真水”设计,通过造园,自然界各种形态的水,被纳入到园林的景色之中加以利用,:“石令人古,水令人远"“园以水活”,通过对古典理水艺术的变化与创新,传承中国传统园林水景的主题立意和造型艺术手法,以再现自然式山水为主要特征,丰富现代园林的理水手法和文化底蕴。从中国古典园林理水的艺术手法上来看,园林理水的意境和手法,源于自然界的湖、潭、湾、瀑等,但绝对不是对自然水体进行生硬模仿或简单浓缩,而是对自然水体作抒情写意的再创造,大多取其意境的联想。中国园林中理水方式决定了造园的选址就极为重要,没有水源何来水之说,因此传统的园林在选址上必须考虑具有水源的地理位置。
2。3。2日本的“假水”设计 日本园林中以“假水”造园而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