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格式塔心理学在中式景观空间设计中的运用
格式塔心理学在中式景观空间设计中的运用
摘要:格式塔心理学又称“完形心理学”,强调研究对象的整体性,其核心是有机体或统一的整体构成全体要大于个部分单纯相加之和。格式塔心理学对视只觉领域有着卓越的贡献,在建筑、艺术等学科的发展都有着深刻的体现。一直以来格式塔心理学在西方景观空间设计中得到广泛的运用,近年来也逐渐引起了国内设计师的重视。
景观空间不同于建筑空间,他的结构较为松散,是几种实物之间的关系,强调空间围合的实与虚的对比。中国古典园林曾经是一座不可逾越的高峰,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中国人思想上的变化,
论文主要研究领域为景观空间设计,研究方向为“景观空间组织律”并且提出“景观空间格式塔”的概念。在景观空间组织律方面,将格式塔理论中的组织律转义为图底关系。
关键词:格式塔心理学中式景观空间
中图分类号:TU-02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完形心理学派所作的大量实验证明了一个人是采用直接而统一的方式把事物知觉为统一整体,而不是知觉为一群个别的感觉。也就是说,视觉不是对元素的机械复制,而是对有意义的整体结构式样的把握,这种整体的结构样式即为“完形”,追求这种完形的效果是人类的一种本能,在完形的过程中人类加深了对于空间的了解和认知。图底关系是笔者对完形心理学研究的一个成果归纳。图形―背景相对大小定律――如果两个场部分彼此分离发生双重呈现,那么在其余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图形将以这样一种方式产生:在图形的面积和背景的面积之间差别为最大时产生,即图形尽可能的小。
图形的特征简要归纳为:封闭,小型,简洁(几何形,对称,水平和垂直形态),形状外凸,有质感密度和硬度。图形――背景问题的新功能在于:图形背景问题及所提出的规律定律不仅存在于视觉领域范围,它适用于一切感觉如嗅觉听觉等。
空间连续不断的包围着我们,我们始终处于各种空间之中,封闭、开敞或半封闭,并且在不同形式的空间中进行相应的活动,观察形体、聆听声音、感受温度以及嗅到芳香等。空间是由石材木材金属等元素组成,它的视觉形式、量度和尺度组织关系等这些特点都依赖于我们的感知,即我们对于形体要素所限定的空间界限的感知,当空间开始被体量要素所捕获、围合、塑造和组织的时候,景观空间就形成了。
“空间”一直是景观中永恒的话题,是一个不可或缺的角色,景观空间基本上是由一个物体同感觉它的人之间产生的相互关系所形成。景观空间是由人创造的有目的的外部环境。传统的西方景观空间从形态上来说强调对称性,相比之下,中国景观空间的限定比较模糊,往往以无形预示着有形,中国景观空间常被人称为“流动的空间”。中国人看待事物,习惯于将其简化并再现。这种观念影响着中国人看待景物空间结构的视角,把中国人的世界观缩影于由人所构建的物质空间里。这种物质空间就是中国的景观空间。大部分中国园林体现的是“道家”的“大道无形”的理念,让人在景观空间中感受“有”与“无”的交替。也正因为如此,动态的行走成了体验中国景观空间的必要形式,在更替中体现围合的美感。
景观空间与其他空间是不一样的,景观空间结构更为松散,达到空间围合效果的元素更多样化,与建筑依靠大量五里围合不同,景观空间更多的是通过心理上的暗示让人产生不同的空间感受。景观设计的平面图不过是它所有元素在一个水平面上的投影,无论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