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初三物理知识点总结
第十一章多彩的物质世界
一、宇宙和微观世界
宇宙→银河系→太阳系→地球
物质由分子组成;分子是保持物质原来性质的一种粒子;一般大小只有百亿分之几米(-)变速运动中,用总行程除以所用的时间可得物体在这段行程中的快慢程度,这就是平均速度
三、时间和长度的测量
时间的测量工具:钟表。秒表(实验室用)
单位:sminh(单位换算:1h=3600s)
长度的测量工具:刻度尺。
长度单位:mkmdmcmmmμmnm(10进位)
刻度尺的正确使用:
(1).使用前要注意察看它的零刻线、量程和分度值;
(2).用刻度尺测量时,尺要沿着所测长度,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
(3)厚的刻度尺的刻线重要贴被测物体。
(4).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在精准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4/19
(5).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误差:测量值与真切值之间的差别,叫误差。减少误差的方法:(取平均值)
四、力
力: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物体对其他物体施力时,也同时受到后者对它的力)。
力的作用效果:力能够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还能够改变物体的形状。
力的单位是:牛顿(N),1N大概是你拿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
力的三要素是: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三要素都表示出来就叫力的示意
图。
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五、牛顿第一定律
亚里士多德观点:物体运动需要力来维持。
伽利略观点:物体的运动不须要力来维持,运动之所以停下来,是因为受到了阻力作用。
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收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牛顿第一定律是在经验事实的基础上,经过进一步的推理而归纳出来的,因而不能用实验来证明这一定律)。
惯性: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惯性的大小只与质量相关。
牛顿第一定律也叫做惯性定律。
六、二力平衡
5/19
平衡力: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是因为物体受到的是平衡力。
二力平衡:物体受到两个力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两个力平衡。
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
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
(二力平衡时协力为零)。
物体在不受力或受到平衡力作用下都会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
态。
第十三章力和机械
一、弹力弹簧测力计
弹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物体的这种性质叫弹性。
塑性:物体受力后不能自动恢复原来的形状,物体的这种性质叫塑性。
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弹簧测力计:
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收受到的拉力越大,它的伸长就越长。(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跟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1)认清分度值和量程;
(2)要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如果不是,则要调零;
(3)轻拉秤钩几次,看每次松手后,指针是否回到零刻度;
6/19
(4)测量时力要沿着弹簧的轴线方向,测量力时不能超过弹簧秤的量程。
二、重力
万有引力:宇宙间任何两个物体,大到天体,小到尘埃之间,都存在互相吸引的力。
重力: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1、重力的大小叫重量,物体受到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
2、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指向地心)。
3、重力的作用点(重心):地球吸引物体的每一个部分,可是,关于整个
物体,重力的作用仿佛作用在一个点,这个点叫重心。重心观点【】
4、公式:G=mg(g=)
三、摩擦力
摩擦力: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做相对运动(或有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