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5
文档名称: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doc

格式:doc   大小:670KB   页数:1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doc

上传人:花双韵芝 2022/6/17 文件大小:67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2019中考必备——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
1,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流传:声音靠介质流传。真空不能传声。往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视眼看不清远处的光景,需要配戴凹透镜;远视眼看不清近处的光景,需要配戴凸透镜。
9.望远镜能使远处的物体在近处成像,其中伽利略望远镜目镜是凹透镜,物镜是凸透镜;
开普勒望远镜目镜物镜都是凸透镜(物镜焦距长,目镜焦距短)。
10.显微镜的目镜物镜也都是凸透镜(物镜焦距短,目镜焦距长)。
第四章物体的运动
1.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长度的主单位是米,用符号:m表示,我们走两步的距离约是
1米,
米。
3.长度的单位还有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它们关系是:
1
千米=1000米=103米;1分米==10-1米
1
厘米==10-2米;1毫米==10-3米
1
米=106微米;1微米=10-6米。
4.刻度尺的正确使用:
(1).使用前要注意察看它的零刻线、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用刻度尺测量时,尺要沿着所
测长度,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3).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在精准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4).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5.误差:测量值与真切值之间的差别,叫误差。
误差是不可防止的,它只能尽量减少,而不能除去,常用减少误差的方法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6.特殊测量方法:
累积法:把尺寸很小的物体累积起来,聚成能够用刻度尺来测量的数量后,再测量出它
的总长度,然后除以这些小物体的个数,就能够得出小物体的长度。如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测量一张纸的厚度.(2)平移法:方法如图:(a)测硬币直径;(b)测乒乓球直径;
(3)替代法:有些物体长度不方便用刻度尺直接测量的,便可用其他物体代替测量。如(a)怎样用短刻度尺测量教学楼的高度,请说出两种方法?
怎样测量学校到你家的距离?(c)怎样测地图上一曲线的长度?(请把这三题答案写出来)
(4)估测法:用目视方式估计物体大概长度的方法。
:物体地点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在研究物体运动仍是静止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或许说被假设不动的物体)叫参照
.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一个物体是运动仍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匀速直线运动:快慢不变、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这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速度:用来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
速体在单位时间内经过的行程。公式:s=vt速度的单位是:米/秒;千米/小时。1米/秒=。
变速运动:物体运动速度是变化的运动。
平均速度:在变速运动中,用总行程除以所用的时间可得物体在这段行程中的快慢程度,这就是平均速度。用公式:v=s/t;平时所说的速度多半情况下是指平均速度。
人类发明的计时工拥有:日晷→沙漏→摆钟→石英钟→原子钟。
第五章力知识归纳
1.什么是力: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物体对其他物体施力时,也同时受到后者对它的力)。
3.力的作用效果:力能够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还能够改变物体的形状。(物体形状或体积
的改变,叫做形变。)
4.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切合是N。1牛顿大概是你拿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
5.实验室测力的工具是:弹簧测力计。
6.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7.弹簧测力计的用法:(1)要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如果不是,则要调零;(2)认清最小
刻度和测量范围;(3)轻拉秤钩几次,看每次松手后,指针是否回到零刻度,(4)测量时弹簧
测力计内弹簧的轴线与所测力的方向一致;⑸察看读数时,视线必须与刻度盘垂直。(6)测
量力时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量程。
8.力的三要素是: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9.力的示意图就是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详细的画法是:
用线段的起点表示力的作用点;
延力的方向画一条带箭头的线段,箭头的方向表示力的方向;
若在同一个图中有几个力,则力越大,线段应越长。有时也能够在力的示意图标卖力的大小.
10.重力:地面邻近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力叫重力。重力的方向老是竖直向下的。
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