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关于武松的作文
武松其人,金圣叹是定做“上上人物”的,还说他“具有鲁达之阔,林冲之毒,杨志之正,柴进之良,阮七之快,李逵之真,吴用之捷,花荣之雅,卢俊义之大,石秀之警”,固然有其道理,但也需注意到武松人物性格的一个转变。
武松的义烈自不关于武松的作文
武松其人,金圣叹是定做“上上人物”的,还说他“具有鲁达之阔,林冲之毒,杨志之正,柴进之良,阮七之快,李逵之真,吴用之捷,花荣之雅,卢俊义之大,石秀之警”,固然有其道理,但也需注意到武松人物性格的一个转变。
武松的义烈自不必多说,从斗杀西门庆到醉打蒋门神一直如此。初到孟州时不受施恩的人情,不装病避杀威棒也与林冲之辈大异,那句“我于路不曾害,酒也吃得,肉也吃得,饭也吃得,路也走得”实在是风趣至极。打蒋门神时那句“我从来只要打天下这等不明道德的人。我若路见不平,真乃拔刀相助,我便死也不怕”,足以将这一点表现得淋漓尽致。其后夜走蜈蚣岭看那道人“怒从心上起,恶向胆边生”也能看出其嫉恶如仇。上了梁山后,无数好汉丧失了个性,但武松仍保持着自我。除了说宋江“今日也要招安,明日也要招安去,冷了弟兄们的心”之外,“众头领都是戎装披挂,惟有吴学究纶巾羽服,公孙胜鹤氅道袍,鲁智深烈火僧衣,武行者香皂直裰”也可见一斑。从景阳冈上怀疑酒家骗人,到阳谷县中查明哥哥死因,再到十字坡下识破孙二娘诡计,武松的机智谨慎也是自始至终不变的。
另有一处妙笔,在一片血雨腥风中突然显出他的菩萨心肠。两位公人一路服侍武松并未加害,于是武松请张青饶二人一命,说“我们并不肯害为善的人”,若害了“天理也不容我”,可见其宽厚仁慈。
然而这样一个英雄的十回故事以打虎成功始,以打狗失败终,这是什么情况?
从潘金莲、西门庆到蒋门神、张都监,一路的恶人加害于他,又让他如何保持本心?
原先他问何九叔真相时说“我若伤了你,不是好汉”,也确实没有伤何九叔。但到飞云浦时,本对蒋门神徒弟说“你这厮实说,我便饶你性命”,得知真相后便“原来恁地,却饶你不得”,手起刀落杀了此人。这也无大碍,毕竟是蒋门神的徒弟想害死他在先。但到鸳鸯楼,便是完全地滥杀无辜了。他问了后槽张都监在何处,问完来一句“恁地却饶你不得”,把无辜的后槽杀了。之后来屠戮女眷更是让人心惊。“一不做,二不休!杀了一百个也只一死!”他便这样在恶人的压迫下变得比恶人更凶狠了。“武松心疑,就月光下看那刀时,已自都砍缺了。”杀人以至于刀砍缺,这样一个传神的细节着实让人脊背发寒。至杀完十五人那句“我方才心满意足”,更是将武松的变态刻画的淋漓尽致。
若说鸳鸯楼上是为斩草除根而杀人灭口,蜈蚣岭的道童呢?“先把这鸟童祭刀!”后文可知,这道童也是道人从别处掳掠来的可怜人,就这样无端丧了性命。这时的武松已经彻底丧心病狂了。都说李逵劈死小衙内没有人性,武松杀道童何尝不是?这时的武松,与之前那个救了两个公人性命的武松已经大不相同了。
血溅鸳鸯楼与夜走蜈蚣岭是武松性格扭曲的转折点与爆发点,是武松堕落的表现。此后的醉打孔亮,便是武松堕落的后果。
武行者闻了那酒香味,喉咙痒将起来,恨不得钻过来抢吃……武行者酒又发作,恨不得一拳打碎了那桌子……武行者心中要吃,那里听他分说,一片声喝道:“放屁!放屁!”……武行者听了,跳起身来,叉开五指望店主人脸上只一掌,把那店主人打个踉跄,直撞过那边去……武行者道:“我自打他,干你甚事!”……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