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课题1 、热起来了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 、有多种方法可以产生热。 2 、加穿衣服会使人感觉到热,但并不是衣服给人体增加了热量。教学重点自主设计实验探究衣服是否能为身体增加热量。过程与方法自主设计实验探究衣服是否能为身体增加热量。教学难点设计、验证“衣服能不能自己产生热”的活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对热现象产生探究的兴趣。2、尊重客观事实。教具准备温度计、毛巾、实验记录单等教法学法教学环节教学过程一、引入师与学生握手感觉手凉手热。师:你有什么办法使我(或你)的手热起来吗?(板书课题:热起来了) 师:大家思考过没有,为什么搓手能使我们的手热起来?(摩擦产生了热) 二、讨论使我们身体热起来的原因 1 、冬天,我们觉得很冷时,有什么办法使我们的身体热起来? 2、小组讨论交流( 老师板书时分四类板书 1、外界物质直接给予热;2、外界物质吃进我们身体变成热; 3 、自身运动产生热的; 4 、保温的) 3 、分析使我们身体热的原因师:分析这些方法是怎么使我们的身体热起来的? 师:加穿衣服后,我们的身体为什么会感觉热起来呢? 讨论汇报(加穿衣服使我们热起来的原因----- 衣服能生热;衣服不能生热, ,衣服的作用是保温,阻止热量散发,同时阻挡冷气进入..... ) ( 通过提出这样一个发散的问题, 引发学生积极思考, 为什么会热起来, 热的产生跟什么有关?在师生交流活动中,知道使身体热起来的一些方法,同时引出衣服能不能自己产生热的问题。) 三、研究衣服否生热的问题 1 、师:早上起床和晚上躺入被窝时,你的被子是凉还是热的呢? 说明什么? 2 、学生交流。 3 、衣服到底能不能生热呢?我们怎么研究这个问题? 4 、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验证加穿衣服是不会给身体增加热量。(鼓励学生说出不同的方法) 5 、交流研究方法。( 通过讨论、验证衣服能不能自己产生热的活动, 使学生经历“问题——解释——思维论证——实验验证”的探究过程。在交流活动中学生的方案可能存在不严谨的地方,教师要和孩子们集体研讨,发现问题,提出调整建议) 6 、学生分组验证实验,根据实验现象进行交流。四、小结 1 、通过实验,你们现在是怎么认为的? 2 、通过实验研究你们有什么新的发现? 3 、通过实验研究你们有什么新的想法? 4 、通过实验你们有什么新的问题? 板书设计 1 、热起来了晒太阳、温泉、烤火……(外界物质给予热量) 吃食物(外界物质吃进身体产生热量) 跑步等运动(血液循环加快) 加穿衣服、盖被子(衣服不能生热,衣服的作用是保温,阻止热量散发,同时阻挡冷气进入) 课题 2 、给冷水加热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水受热以后体积会增大,而重量不变。教学重点 1 、关注水在加热过程中的变化; 2 、设计实验,观察水受热以后重量和体积是否发生了变化过程与方法从影响物体在水中沉浮的因素去分析水受热后产生的变化。教学难点研究水受热上浮的原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乐于发现新的问题,愿意积极探索。教具准备可封口的小塑料袋,水槽;热水,冷水;天平, 试管;气球皮,剪刀,橡皮筋。教法学法科学实验法教学环节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 1 、要使一杯冷水变成热水,有哪些方法? 2 、师生交流。(预设:这个活动让学生自主讨论,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 二、给塑料袋里的冷水加热 1 、师:在密封的小塑料袋里装满冷水,然后浸入热水中,仔细观察冷水袋的变化。 2 、根据看到的现象尝试做出解释。 3 、小组讨论,谁的解释更有说服力。(预设: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观点,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做出解释或推测。) 4 、全班交流。 5 、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和哪些因素有关? 6 、冷水由沉变浮能不能用物体沉浮的几个因素来进行解释? 7 、再次对冷水袋上浮的原因做出自己的推测。(启发学生从影响物体沉浮的主要因素重量和体积大小方面去思考促使水袋上浮的可能原因,最后把问题聚焦到在水的重量不变的情况下体积的变化引起了水袋的沉浮。) 三、研究水受热上浮的原因 1 、师:我们用什么方法来证明我们的推测呢?为了把实验做好,在研究之前要设计好实验方案。 2 、研究水在变热过程中重量是否发生变化。 3 、研究水在变热过程中体积是否发生变化。 4 、分析整理水在变热过程中哪些方面发生了变化,我们观察到了什么现象?有什么疑问? 板书设计: 2、给冷水加热水受热------ 体积会增大,而重量不变。课题 3 、液体的热胀冷缩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水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我们把水的体积的这种变化叫做热胀冷缩教学重点经历对液体热胀冷缩性质的探究过程。过程与方法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教学难点能设计改进实验装置, 使之能提供明显可见的实验现象。通过实验探究, 知道液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意识到学习科学知识,要运用到日常的生产和生活。教具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