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9
文档名称:

广西巴马县东山瑶族制弩方法的调查.pdf

格式:pdf   页数: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DF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广西巴马县东山瑶族制弩方法的调查.pdf

上传人:doc2088 2014/12/18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广西巴马县东山瑶族制弩方法的调查.pdf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广西巴马县东山瑶族制弩方法的调查*
仪德刚(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学史与科技考古系,合肥 230026;
德国马普科学史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伙伴小组)
张柏春(德国马普科学史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伙伴小组)

摘要:广西巴马县东山乡文钱村位于深山的瑶族村,有瑶家“弩村”之称。
瑶族弩属于构造比较简单的木弩,是当地先民们的重要狩猎工具。虽然现在狩猎和
弩在瑶族人的生活中已经不那么重要,但那里仍然保留了作弩的传统。巴马县体育
局为开展少数民族运动会的射弩比赛,对弩作了局部改进。本文作者调查了瑶族弩
的选材、结构、制作工艺与工具、调试、用法以及改进后的情况,了解到制弩师傅
对弩及有关力学知识的解释,拍摄了部分图象资料。
关键词:巴马,瑶族弩,调查
中图法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是古代的一种重要武器,在战争及狩猎活动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古代中文典籍保
留了丰富的关于***的资料,为我们认识中国***技术传统和有关知识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通过这些资料,很多学者对***已有相当的了解。然而,古文献记载的传统知识毕竟有限。
我们对工匠的技术目的、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积累知识的过程等方面的了解还很不够,
因为这些思想和技艺属于未写出的知识或者“意会知识”,其主要承传方式是观察、言传身
教。
在有关方面和合作者的支持下,马普伙伴小组开展中国传统***技术与知识的田野调查
研究,这是我们进一步认识***技术与知识传统的一个重要途径。这将弥补和印证文献知识,
帮助我们澄清一些基本问题。当然,这也是对濒于消亡的传统的一个抢救。

1 走向制弩之乡——巴马县东山乡文钱村
2002 年 5 月 14 日上午,我们在广西民族学院民族研究所研究生韦丹芳(壮族)女士的
陪同下,前往广西巴马瑶族自治县寻访中国传统的弩和匠人。据巴马县民委负责人介绍,巴
马县东山乡文钱村的射弩****俗历代相传,男女老少都擅射弩,被称为瑶家“弩村”。当地瑶
族话称弩为 NA(发“拿”音)。
次日上午,巴马县民委领导开车送我们去文钱村。经过三个多小时危险的崎岖山路后,
我们来到这个处于深山中的瑶族村,拜访了两位精于作弩的师傅兰仕祥(瑶族,1948-)(图
1)、覃海林(瑶族,1968-)。他们基本能用普通话交流。韦丹芳、民委领导也兼做翻译。
仪德刚向师傅提问,张柏春负责拍摄录像和照片,并补充提问。韦丹芳也从民族学角度提出
问题。两位师傅回答问题,作出解释。



* 本调查报告属于马普科学史伙伴小组“中国力学知识的发展及其与其他文化传统的互动”项目。广西民
族学院万辅彬教授、韦丹芳女士、李小岑研究员等为调查提供了线索和方便。韦丹芳参与了整个调查过程。
国家民委办公厅赵学毅副主任、广西壮族自治区民委黄萍副主任委托巴马县民族局覃主任联络了制弩工匠,
安排了交通等事宜。同时,巴马县文化局马骥局长、体育局覃明新局长等为我们的调查也提供了热情帮助
和方便。在此,我们谨向以上专家、领导和同仁致以诚挚谢意!
1
图 1 兰仕祥(张柏春摄)
2 文钱村瑶族弩的制作
兰师傅说,他从小就喜欢这个行道,8 岁时就经常在一旁看家里长辈制弩。成年后自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