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置管术的操作流程及维护
的全称:
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由外周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穿刺插管
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
为患者提供中、长期的静脉输液治疗(7天至1年)
临床应用20余年
一、概论
评估病人的血管状况
测量导管尖端所在的位置
测量上臂中段周径(臂围基础值),以供监测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如渗漏和栓塞。新生儿及小儿应测量双臂臂围。
注意:外部的测量不能十分准确地显示体内静脉的解剖。
警告:导管尖端进入右心房可能 引起心律失常、心肌损伤,心包填塞。
操作技术消毒
打开无菌包,带手套
应用无菌技术,准备肝素帽、抽吸生理盐水。铺无菌巾
将第一块治疗巾垫在病人手臂下
按照无菌原则消毒穿刺点,范围穿刺点上下至整臂范围,先75%酒精3遍(第一遍顺时针方向,第二遍逆时针,第三遍顺时针),再碘伏三遍(方法同75%酒精),待干。
患者手臂下铺无菌治疗巾,放无菌止血带,然后铺洞巾和中单。
脱去手套,再次免洗消毒液洗手后穿无菌隔离衣,戴第二幅手套,并用生理盐水冲去手套上滑石粉。
操作技术—准备导管
用注满生理盐水的注射器预充导管,检查导管的完整性,用两指轻轻揉搓导管头端,激活三向瓣膜。
用生理盐水连接器、减压套筒,肝素冒或正压接头。
最后润洗导管外部,导管浸泡于生理盐水中
操作技术
让助手在上臂扎止血带,使静脉充盈。
将保护套从穿刺针上去掉,活动套管。
实施静脉穿刺
助手协助扎止血带,嘱患者握拳,操作者以15—30度进针,一旦有回血,-1,确保导引套管的尖端也处于静脉内。送外套管
操作技术
警告:如果穿刺未成功,不可将穿刺针再穿入导引套管,否则将导致套管断裂或裂成两半。
左手食指固定导引套管避免移位
中指压在套管尖端前端的血管上, 减 少血液流出。
让助手松开止血带。
从导引套管中抽出穿刺针。
操作技术
置入
用右手捏住导管前端,开始将导管逐渐送入静脉,用力要均匀缓慢。
当导管进到肩部时(1015㎝),让病人头转向穿刺侧,下颌靠肩以防导管误入颈静脉。
警告:禁止用暴力置入导管,如遇困难,表明静脉有阻塞或导管位置有误。
退出导引套管
-置入导管余10-15之后退出套管
-指压套管端静脉稳定导管
-从静脉内退出套管,使其远离穿刺部位
劈开并移去导引套管
-劈开套管并从置入的导管上剥下
-在移去导引套管时要注意保持导管的位置
-完全将导管置入预计深度,并达到皮肤参考线。
移去导引钢丝
一手固定导管圆盘,一手移去导丝,移去导丝时,要轻柔,缓慢。若导管呈串珠样皱折改变,表明有阻力。
操作技术
警告:禁止暴力抽去导丝,阻力能损坏导管及导丝的完整,如遇阻力或导管呈串珠样皱折,应立即停止抽取导丝,并使导管恢复原状,然后连同导管、导丝一起退出约1英寸,再试着抽出导丝。重复这样的过程直到导丝较容易地移去,一旦导丝撤离,再将导管推进到预计的位置。
抽吸与封管
用生理盐水注射器(>10)抽吸回血,并注入生理盐水,确定是否通畅。
连接肝素帽或正压接头。
肝素盐水正压封管(肝素液浓度:50-100)
如立即输液可直接输液。
操作技术
警告:小直径(<5)注射器可能造成高压,使导管破裂。
操作技术
清理穿刺点
撕开孔巾上方充分暴露肘部。
用酒精棉棒清理穿刺点周围皮肤
必要时涂以皮肤保护剂(注意不能触及穿刺点)
固定
将体外导管放置呈“S”状弯曲,在圆盘上贴胶带。
在穿刺点上方放置一小块纱布吸收渗血
覆盖一透明贴膜在导管及穿刺部位,贴膜下缘与圆盘下缘平齐。
用第二条胶带在圆盘远侧交叉固定导管
第三条胶带再固定圆盘
操作技术
警告:禁止在导管上贴胶布,此举将危及导管强度和导管完整。
的操作步驟
通过X线拍片确定导管尖端位置:上肢贴在体侧时,位于上腔静脉内,第二肋间隙水平;上肢外展90度时,位于上腔静脉内,第三肋间隙水平;
穿刺时注意事项
穿刺前应了解静脉走向及静脉情况,避免在疤痕及静脉瓣处穿刺。
做好解释工作,帮助患者放松,紧张和激动会使血管收缩。
穿刺时应避免损伤血管内膜/外膜。以免发生机械性静脉炎或渗漏。
穿刺时应避免损伤动脉和神经。
退出针芯之前,务必先松开止血带,套管尖端加压后再撤出针芯。
穿刺部位会有少许渗血,需用纱布加压止血,有出血倾 的患者,加压止血时间要延长。
免疫低下的患者易感染,应加强观察。
严格无菌操作。
置管过程中的常见问题
导管异位
送管困难
心律失常
穿刺失败
导管过长或过短
导管污染
穿刺后记录
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