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文档名称:

人教版高一下册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docx

格式:docx   大小:16KB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人教版高一下册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docx

上传人:碎碎念的折木 2022/6/18 文件大小:1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人教版高一下册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人教版高一下册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1)水资源的概念。
广义的水资源包括水圈内的水量总体;狭义的水资源是指陆地上的淡水资源;人类比拟简单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流水、淡水 ①大气环流促进凹凸纬度间、海陆之间发生热量交换和水分交换,调整全球热量和水汽的分布,显着影响各地气候。大气环流通过气压带和风带以及季风环流导致各地的降水时空分布,与纬度因素(太阳辐射因素)共同形成了各种气候类型(水热组全类型)。
②大气环流本身也是一种气候现象。
⑷人类活动:
①转变大气成分和水汽含量(如CO2等增多,温度上升),向大气释放热量(如热岛效应)。
②转变地表物理特性和生物特性(兴修水库、植树造林)影响气候:
A良性的:,使库区四周的大气湿度、云量和降水量有所增加,缓和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调整气候。b,人工造林,使风速减小,气温降低,湿度增大;防风固沙,保持水土。


B恶性的:
①围湖造田、排干沼泽,使生态平衡破坏,气候恶化;
②滥伐森林、滥垦草原,导致尘暴盛行,水土流失,水旱灾难增多,气候恶化。
③气候变暖、臭氧层空洞、酸雨。

  1、喀斯特地貌名称的由来(阅读归纳)喀斯特是欧洲原南斯拉夫的一个石灰岩高原的名称,那里发育着各种奇怪的地貌。19世纪末,欧洲学者借用该地名称呼石灰岩地区的地貌,水文现象和景观。后来“喀斯特”一词成为世界各国通用的特地术语。
2、我国喀斯特地貌的分布与讨论(阅读学问窗)喀斯特地貌在我国又被称为岩溶地貌、徐霞客,早在欧洲人之前就对广西、云南、贵州一带的喀斯特地貌进展实地勘察,记录与成因分析,《徐霞客游记》中有世界上讨论喀斯特现象的最早纪录。
3、喀斯特地貌的形成(重点分析)喀斯特作用的本质是含有二氧化碳的水对可溶性岩石的溶蚀与淀积作用。其溶蚀与淀积的作用分别表达了化学过程:CaCO3+CO2+H2O====Ca(HCO3)2Ca(HCO3)2====CaCO3↓+CO2↑+H2O影响其形成的因素可以以下几个方面去分析:
(1)岩石圈:首先岩石不行溶性是最根本的条件,形成喀斯特地貌最主要的可溶性岩石是碳酸盐类岩石如:碳岩、云岩等,其次是透水性,岩石空隙与裂隙越多,透水性愈好,喀斯特地貌发育越典型。


(2)水圈:喀斯特地貌的形成离不开水,气候愈潮湿,降水愈丰富,地表水与地下水的流淌性愈好,从而提高了喀斯特地貌的发育程度。
(3)大气圈:首先大气中的与水体中CO2的含量是影响喀斯特地貌形成的重要物质,其次气温愈高,有利于加快上进化学反响,可促进喀斯特地貌的发育,由此,典型的喀斯特地貌一般分布在较低纬度地带。
(4)生物圈:水的溶蚀作用不仅取决于水中CO2的含量,而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