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诗词赏析曹雪芹《忆菊》.pdf

格式:pdf   大小:127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DF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诗词赏析曹雪芹《忆菊》.pdf

上传人:buzaiwuzhuang123 2022/6/18 文件大小:12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诗词赏析曹雪芹《忆菊》.pdf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诗词赏析:曹雪芹《忆菊》
忆菊
清代:曹雪芹
怅望西风抱闷思,
蓼红苇白断肠时。
空篱旧圃秋无迹,
瘦月清霜梦有知。
念念心随归雁远,
诗词赏析:曹雪芹《忆菊》
忆菊
清代:曹雪芹
怅望西风抱闷思,
蓼红苇白断肠时。
空篱旧圃秋无迹,
瘦月清霜梦有知。
念念心随归雁远,
寥寥坐听晚砧痴。
谁怜我为黄花病,
慰语重阳会有期。
赏析
要理解这首诗,我们就必须首先明白宝钗所“忆”的究竟是什么。
从字面上看,她所忆的,当然是菊花。但菊花在这里象征什么呢?传
统“红学”在这个问题上的解释是,菊花象征薛宝钗出家远去的丈夫,
即贾宝玉。并且倾向于将整首诗的情感基调,说成是所谓的“孤居怨
妇的惆怅情怀”。但这种解释本身就是明显有问题的。首先,这种说
法与脂批对后文的提示相龃龉。戚序本第 7 回脂批有云:“历着炎凉,
知著甘苦,虽离别亦能自安,故名曰冷香丸。又以谓香可冷得,天下
一切无不可冷者。”(戚序本第 7 回双行夹批)而宝钗《忆菊》中却
说“谁怜为我黄花病”,如果宝钗真的到了为思念宝玉而“病”的水
准,又岂能说是“虽离别亦能自安”?其二,传统“红学”的解释也
不符合宝钗自己对人生聚散的达观理解。第 22 回,宝钗《更香谜》,其末一句的说法是“光阴荏苒须当惜,风雨阴晴任变迁”。无独有偶,
第 70 回,宝钗在《临江仙·柳絮辞》中也表达了同样的观点:“万缕
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如果宝钗是为思念宝玉而到了为之
“痴”、为之“病”的地步,又如何是“风雨阴晴任变迁”?如何是
“任他随聚随分”?所以,把诗中的菊花解释成贾宝玉,把整首《忆
菊》诗解释成所谓的“孤居怨妇的惆怅情怀”,实际上是完全讲不通
的!这里的菊花,还应该理解为宝钗高洁的社会理想方是。同回,宝
钗作《螃蟹咏》讽时骂世,其中一句即云:“酒未敌腥还用菊,性防
积冷定须姜。”姜,老辣之物也。比喻使用权力和法律,对螃蟹一样
的恶势力实行惩罚和制裁。菊,高洁之物也,与姜对举,即比喻高洁
的社会理想。第 42 回,宝钗私下里对黛玉表示:
“男人们读书明理,辅国治民,这便好了。仅仅如今并不听见有
这样的人,读了书倒更坏了。这是书误了他,可惜他也把书遭塌了,
所以竟不如耕种买卖,倒没有什么大害处。”(第 42 回)
可见,男女各守其份,当官的清正廉洁,商人、农民努力为社会
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