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初中古诗《夜雨寄北》导学案
初中古诗《夜雨寄北》导学案
初中古诗《夜雨寄北》导学案
初中古诗《夜雨寄北》导教案
学习目标:
1、 能正确、 流畅、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背诵诗歌。
2、 甫在文学史上有“大李杜”之称,而本诗的作
______和杜牧则有“小李杜”之称。
、解说以下诗句中加下画线的字的意思。
① 何当共剪西窗烛 [ 何当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却话巴山夜雨时 [ 却 ] : _________;[ 话 ] :
__________
、用“ / ”画出古诗的朗诵节拍。
君 问 归 期 未 有 期, 巴 山 夜 雨 涨 秋 池。 何
初中古诗《夜雨寄北》导学案
初中古诗《夜雨寄北》导学案
初中古诗《夜雨寄北》导学案
第 2 页
初中古诗《夜雨寄北》导学案
初中古诗《夜雨寄北》导学案
初中古诗《夜雨寄北》导学案
当 共 剪 西 窗 烛, 却 话 巴 山 夜 雨 时。
、对《夜雨寄北》的理解不正确的选项是( )
A.“君问归期未有期”所含感情是没法赶快与挚友相
见的无奈。
B.“巴山夜雨涨秋池”是说自己处境的孤寂凄冷。
C.“何当共剪西窗烛”是指对与挚友促膝深谈的深切
期盼。
诗中最后两句是实写自己的经历。
、《夜雨寄北》诗中写思归而不得的愁苦之情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了对未来欢聚的向
往之情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诗人想像什么时候才能回到家中,和老婆一同一边剪去燃尽的烛芯,一边回味这巴山的绵绵夜雨。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一种如何的心情 ?
( 二) 合作商讨 ( 三个臭皮匠胜过诸葛亮, 赶忙参加吧 !)
小组长组织组员商讨自主学习时解决不了的问题。
( 三) 展现解说 ( 时机老是看重有准备的人,抓住时机,
亮出风范 !)
由已经掌握的学生或老师在黑板行进行必需的解说,其
初中古诗《夜雨寄北》导学案
初中古诗《夜雨寄北》导学案
初中古诗《夜雨寄北》导学案
第 3 页
初中古诗《夜雨寄北》导学案
初中古诗《夜雨寄北》导学案
初中古诗《夜雨寄北》导学案
他学生增补怀疑。
提示总结:
这首诗所寄何许人,有友人和老婆两说。前者以为李商隐居留巴蜀期间,正是在他三十九岁至四十三岁做东川节度使柳仲郢幕僚时,而在此以前,其妻王氏已亡。持者以为在此以前李商隐已有过巴蜀之游。也有人以为它是寄给“眷属或友人”的。从诗中所表现出热情的想念和缠绵的感情来看,仿佛寄给老婆更加贴切。
开首点题,“君问归期未有期”,让人感觉这是一首以诗代信的诗。诗前省去一大段内容,能够猜想,此前诗人已收到老婆的来信,信中期望丈夫早日回归故乡。诗人自然也
希望能早日回家聚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