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白居易诗歌琵琶行.docx

格式:docx   大小:13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白居易诗歌琵琶行.docx

上传人:dlmus1 2022/6/18 文件大小:1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白居易诗歌琵琶行.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 .
白居易诗歌琵琶行
诗人在这首诗中着力塑造了琵琶女的形象,通过它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会中被侮辱被损害府歌辞的一体。序文如下: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溢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遂命洒使快弹数曲,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问。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白一十二言,命曰《琵琶行》。一十二当是传刻之误。宋人戴复古在《琵琶行诗》里已经指出:一写六白十六字。
《琵琶行》和《长恨歌
»是各有独创性的名作。早在作者生前,已经是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此后,然后一直传诵国内外,显示了强大的艺术生命力。
如序中所说,诗里所写的是作者由长安贬到九江期间在船上听一位长安故倡弹奏琵琶、诉说身世的情景。
宋人洪迈认为夜遇琵琶女事未必可信,然后作者是通过虚构的情节,抒发他自己的天涯沦落之恨(《容斋随笔》卷七),这是抓住了要害的。但那虚构的情节既然真实地反映了琵琶女的不幸遭遇,那么就诗的客观意义说,它也抒发了长安故倡的天涯沦落之恨。看不到这一点,同样有片面性。
诗人着力塑造了琵琶女的形象。然后从开头到犹抱琵琶半遮面,写琵琶女的出场。
首句混阳7工头夜送客,只七个字,就把人物(主人和客人)、地点(混阳7工头)、事件(主人送客人)和时间(夜晚)一一作概括的介绍;再用枫叶荻花秋瑟瑟一句作环境的烘染,而秋夜送客的萧瑟落寞之感,已曲曲传出。惟其萧瑟落寞,因而反跌出举洒欲饮无管弦。无管弦三字,既与后面的终岁不闻丝竹声相呼应,乂为琵琶女的出场和弹奏作铺垫。因无管弦而醉不成欢惨将别,铺垫已十分有力,再用别时茫茫江浸月作进一层的环境烘染,就使得忽闻水上琵琶声具有浓烈的空谷足音之感,无怪乎主人忘归客不发,要寻声暗问弹者谁、移船相近邀相见了。
从夜送客之时的秋萧瑟、无管弦、惨将别一转而为忽闻、寻声、暗问、移船,直到邀相见,这对于琵琶女的出场来说,已可以说是千呼万唤了。然后但邀相见还不那么容易,乂要经历一个千呼万唤的过程,她才肯出来。这并不是她在拿身份。正象我渴望听仙乐一般的琵琶声,是直欲掂写天涯沦落之恨一样,她千呼万唤始出来,也是由于有一肚子天涯沦落之恨,不便明说,也不愿见人。诗人正是抓住这一点,用琵琶声停欲语迟、犹抱琵琶半遮面的肖像描写来表现她的难言之痈的。
下面的一大段,通过描写琵琶女弹奏的乐曲来揭示她的内心世界。
先用转轴拨弦三两声一句写校弦试音,然后接着就赞叹未成曲调先有情,突出了一个情字。弦弦掩抑声声思以下六句,总写初为《霓裳》后《六幺》的弹奏过程,其中既用低眉信手续续弹、轻拢慢燃抹复挑描写弹奏的神态,更用似诉平生不得志、然后说尽心中无限事概括了琵琶女借乐曲所抒发的思想情感。此后十四句,在借助语言的音韵摹写音乐的时候,兼用各种生动的比喻以加强其形象性。大弦嘈嘈如急雨,既用嘈嘈这个叠字词摹声,乂用如急雨使它形象化。小弦切切如私语亦然。这还不够,嘈嘈切切错杂弹,已经再现了如急雨、如私语两种旋律的交错出现,再用大珠小珠落玉盘一比,视觉形象与听觉形象就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