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韶山社会实践报告三篇
毛泽东故居中共有房屋18间,1893年12月26日毛泽东诞生在这里并在此度过了童年和少年时代,直至19XX年的秋天离开这里外出求学。进入室内里面陈列的所有是那个时期湖南农村家庭的典型用品和摆设,小木床、煤油馆名为邓小平同志1983年4月题写。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原名“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故居陈列馆”。1963年,中共中央中南局第一书记陶铸建议在韶山建立陈列馆,陈列、宣传毛泽东的生平事迹。经中共中央批准后,,着手筹建。馆舍建筑工程由中南基建局、广东省建筑设计院、广州市都市建设局、华南工学院建筑系和湖南省建设计院联合设计。湖南省第六建筑工程公司承当施工任务。1964年5月10日破土动工,同年8月20日竣工,。9月15日,陈列布展就绪。馆名“韶山毛泽东同志故居陈列馆”,为全郭沫若书。10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遗物馆的布展设计坚持“以人为本”理念。休息椅的设立满足了年迈观众群体的需求,并且在休息椅旁也可通过电子触摸屏等科技展示设备进一步理解展陈内容。展厅配备升降电梯并设立了自动语音发射系统,观众可通过租赁语音导览器实现自助式参观,也可通过解说员运用64通道无线解说播放系统、无干扰解说系统实现导游解说。毛泽东遗物馆的建成,进一步展示了伟人的人格风范,将更好地发挥毛泽东遗物和有关文物的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老式教育作用,使韶山全得到新的提高。
韶山就是一种发明和讲述神话的地方,几乎每个导游所有在复述着有关毛主席的种种神话,尚有韶山精神“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其灵魂是坚定信念,其核心是敢为人先,其明显特性是合群奋斗,其实质是无私奉献,其活力源泉是开拓进取 ,其内涵就是牺牲、奋斗、奉献、的胸襟。这次红色旅行,不仅看到美丽的自然风光还参观布满历史氛围的古迹,让生活在没有硝烟和平年代的我们去追忆艰苦时代的生死考验 血泪洗礼的战争时期。没有英雄先烈的流血牺牲就没有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一座座历史文化遗迹不仅有其独特的思想教育作用,它所代表的人文精神,历史风貌 ,和自然风光会永远的保存下来焕发其光彩,给后裔留下一笔珍贵的精神财富。作为新世纪的青年我们好好珍爱来之不易用鲜血换来的幸福,学习为人民服务不断提高自身素养,努力学习争做追求进步的青年,发扬不畏艰苦、吃苦耐劳、勤俭节省的精神,把红色革命精神永远传承下去。
抗战胜利70周年韶山红色景点社会实践报告 毛泽东故居中共有房屋18间,1893年12月26日毛泽东诞生在这里并在此度过了童年和少年时代,直至19XX年的秋天离开这里外出求学。进入室内里面陈列的所有是那个时期湖南农村家庭的典型用品和摆设,小木床、煤油灯、 土炉灶、锄犁、水车此外尚有猪栏,牛栏和谷仓各室想通,尚有好多没见过的稀奇古怪的工具。从室内出来映入眼帘是葱葱翠郁的绿色植物,让人顿感神清气爽。毛主席的故居前面是开满荷花尚有好多活泼小鱼的池塘,叫南岸塘。相传毛主席的好水性就是此后练出来的。导游跟我们说,毛主席之因此会在南岸塘里练出好水性,是由于少年时候的她特别淘气,每当主席爸爸被她气得要揍她时,就躲到池塘里面。故居背面是高耸的青山,因此故居可谓是“依山傍水”,听导游说这种地理位置属于风水宝地。在周边100米左右的地方,就是毛泽东少年时代读书的私塾——南岸,共有10多间房屋。故居里满是圣地的灵气和岁月的记忆,虽然主席已经离开了我们 ,但是她的丰功伟绩会被人民永远铭记和传颂。故居既是主席的诞生地又是主席亲手缔造农村最早的韶山党支部的地方,主席时时刻刻教自己的亲人要有“舍小家为人们,舍自己为人民”的博大情怀。在后来的革命战争里主席前后六位至亲牺牲:她的夫人杨开慧被敌人残忍的杀害,并残忍的割下头颅悬挂在城楼门三天三夜,只因她是毛泽东的妻子。弟弟毛泽民、毛泽覃,堂妹毛泽建相继被害,英勇献身,年仅十九岁的侄子毛楚雄也被反动派活埋。常人怎能忍受失去六位至亲的痛苦,而毛主席却只将痛苦深埋心中,转而转化为悲愤,继续投身革命中。正是主席这种情怀才建立了新的千秋功业,才有了今天我们的幸福生活。
然后我们来到了毛主席铜像广场 据说立铜像那天上午十点多,天空浮现了日月同辉的奇异自然景象,市花杜鹃花也提前三个月傲雪盛开的人间奇景。铜像红褐色大理石基座正面镌刻着“毛泽东同志”五个贴金大。广阔的毛主席铜像广场来自祖国各地的人,五湖四海的人民所有怀着对一代伟人的敬佩和钦佩汇聚于此。我们带着对主席的敬佩、感谢之情向主席进献花篮虔诚鞠躬许愿,并且绕着铜像瞻仰一圈。铜像高六米,基座高四点一米,通高十点一米,重三点七吨,四点一象征毛主席执政四十一年,十点一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