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不怕与陌生人说话] 不要和陌生人说话.doc

格式:doc   大小:21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不怕与陌生人说话] 不要和陌生人说话.doc

上传人:1294838662 2022/6/20 文件大小:2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不怕与陌生人说话] 不要和陌生人说话.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1 / 7
[不怕与陌生人说话] 不要和陌生人说话
同学们可能有过这样的体”就凭这一句话,使交谈双方心心相印,为孙权跟刘备结盟共同抗击曹操打好了基础。寻找兴趣、爱好的共同点,在刚开始交谈时适时地引入,就能缩短双方的心理距离。
1980年,意大利著名女记者奥琳亚娜・法拉奇采访邓小平。法拉奇一见到这位被誉为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的老者,便向他祝贺生日。
“明天是您的生日吗?”法拉奇问。
邓小平稍一迟疑:“我的生日?我的生日是明天吗?”
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3 / 7
法拉奇说:“不错,邓小平先生,我是从您的传记中知道的。”
邓小平说:“既然你这么说,就算是吧!我从来不记得什么时候是我的生日。就算明天是我的生日,你也不应当祝贺我啊!我已经76岁了,76岁是衰退的年龄了!”
法拉奇马上说:“邓小平先生,我的父亲也76岁了。如果我对他说那是一个衰退的年龄,他会给我一巴掌的!”
邓小平笑着说:“他做得对。你不会这样对你父亲说话的,是吗?”
就在这样一个亲切、风趣的语言环境中,法拉奇运用“年龄”这一共同点,巧妙地把邓小平和自己的父亲联系起来,迅速拉近了双方的距离,从而为下面的采访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营造氛围

人与人之间的交际,既是信息的交流,又是情感的交流,而情感交流的质量,直接影响着信息交流的质量。同陌生人交谈,要努力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这样可以帮助自己缩短与别人之间的距离,增加对方的交谈兴致。同对方谈话时要直率、坦然,解除戒备意识和防卫心理;尽快熟悉对方,消除陌生感、拘束感。可以先同对方谈些无关紧要的话,越随便越好,就像同老朋友谈话一样轻松、自在,使双方不感到拘谨,交谈自能渐入佳境。
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5 / 7
1988年10月,文化大革命中的风云人物陈伯达刑满释放不久,著名作家叶永烈即去采访他。曾显赫一时而今刚度过多年铁窗生涯的陈伯达感到往事不堪回首:“公安部提审我,我作为犯人,不能不答复提问。对于采访,我可以不接待,不答复。”对于这位对自己不抱欢迎态度的采访对象,叶永烈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一进门,叶永烈就告诉陈伯达,1958年,陈伯达到北京大学作报告,他作为北大学生听过这个报告:“当时你带来一个‘翻译’,把你的闽南话译成普通话。我还是头一回遇上中国人向中国人作报告,要带‘翻译’!”多么有趣的往事,多么风趣的语言。陈伯达一听,哈哈大笑,感到面前的这位不速之客很亲近,气氛一下子变得轻松起来。真是“柳暗花明又一村”,原先尴尬的采访终于能够顺利地进行下去,叶永烈45万字的《陈伯达传》也就增添了不少资料。

四、称赞对方

在社交过程中,真诚的赞扬和鼓励,能满足人的荣誉感,使陌生的双方互相接近,从而对交际过程及其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