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文档名称:

《加与减》教学反思(一年级加与减教学反思).docx

格式:docx   大小:22KB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加与减》教学反思(一年级加与减教学反思).docx

上传人:圭圭 2022/6/20 文件大小:2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加与减》教学反思(一年级加与减教学反思).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加与减》教学反思(一年级加与减教学反思)
一. 学生基本状况分析
  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1) 结合详细情景,发展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实力;并进一步体会加减法计算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生活中的应用。(2)探究并驾

  2、在日常中留意加强对学生的估算意识与实力的培育。由于在本单元之前教材并没有出现过相关的估算要求,所以在本单元学****中当出现估算要求时多数学生不知所措,老师可以在学****本单元之前有意识地加以引导和渗透,增加学生的意识,那么在本单元学****中就不会感到生疏了。
《加与减》教学反思5
  这一单元的主要内容是十以内的加减法,在第一单元学生相识了零到十各数之后,这一单元主要是教会学生理解加法和减法的本质与内涵,这些学问虽然看起来很简洁,但是要真正理解并非易事。
  首先学****的是加法,要让学生理解加法的含义,数的相加不是增加的意思,而是指群集、并合或把一对数重新命名为一个数。不管表示为3+2还是5,数的概念是一样的。加法是一种把部分归成整体或对用部分来表示的整体重新命名的运算。
  教会学生理解自然数的加法运算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基于对应的方法,一种是基于定义的方法。而对应的方法更适合一年级的小学生接受,对应的方法是先让学生比较哪边的数量多,然后再思索,再添上几个,两边就一样多,通过这样的教学,让学生理解符号“=”的本质含义,是符号两边的量相等,同时让学生感悟“+”,加是在原有数量基础上的增加,表示的是两个数量的和。
  在详细的加法计算中,学生们的计算方法主要有:掰手指数、接着往下数,从较大的数字起先接着往下数,减法的计算策略主要有掰手指数出剩余的手指、从较大的数字起先往后数,利用加法想减法等。而在教学的过程中,发觉有个别学生的计算实力较弱,很长时间不能摆脱对手指的依靠,对于这些孩子。老师要多联系生活情境,比如:今日是19号,明天是几号?也可以用嬉戏、歌曲以及故事等来描述问题,这样可以弱化详细与抽象之间的分界,同时也能增加数字学****的多样化情境和学生学****的乐趣。


  此外,我在教学中发觉,学生对于“两倍的数字”计算能最早的驾驭,比如2加2,3加3,4加4……,老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这一认知特点,进行计算实力的培育,比如:可以把5+6等同于比10多1,8加7等同于比14多1。另外,须要重点驾驭的是10的分成,以后学****两位数的加减法要频繁用到这一点。
  关于“等号”的理解,老师不要轻易把它说成“得出……”,早期的笔算须要用各种不同的计算格式来表明如何用多种方式应用和说明这些符号。可以用“三重数组”探讨不同的记录计算结果的方法,让学生参加到符号创作的过程。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利用“数轴跳格子”来使学生获得直观的视觉形象。
《加与减》教学反思6
  本堂课的重点和难点是让学生理解和驾驭加法和减法之间的关系,加与减的关系,通过看图说故事,实施数学沟通。所以练****中我从学生的主客观条件动身设计了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仿照到创作的三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