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
文档名称:

音乐的故事论文.doc

格式:doc   大小:16KB   页数: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音乐的故事论文.doc

上传人:taoapp 2022/6/20 文件大小:1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音乐的故事论文.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藏在花丛中的一尊大炮
肖邦是波兰音乐家,年少成名,后半生正值波兰亡国,在国外渡过,创作了很多具有爱国主义思想的钢琴作品。其一生不离钢琴,被称为“钢琴诗人。1837年严辞拒绝沙俄授予他的“俄国皇帝陛下首席钢琴家”的职位。肖邦是他那个时代藏在花丛中的一尊大炮
肖邦是波兰音乐家,年少成名,后半生正值波兰亡国,在国外渡过,创作了很多具有爱国主义思想的钢琴作品。其一生不离钢琴,被称为“钢琴诗人。1837年严辞拒绝沙俄授予他的“俄国皇帝陛下首席钢琴家”的职位。肖邦是他那个时代最先进的思想的代表和喉舌,他的音乐同波兰民族解放运动紧相联系,发挥着富于革命性的作用,因此舒曼称他的音乐像“藏在花丛中的一尊大炮”,他的音乐向全世界宣告:“波兰不会灭亡。”
肖邦的音乐,表现了自己的创作特色,并独创性的加入了波兰民间音乐的动机成分。作为时代和生活的反映,包含着丰富而复杂的多方面内容,但是,对祖国的热烈的爱,民族遭到危难后悲愤的亡国之痛,以及流亡异国后对故国的思念之情,像一根红线,贯穿在他一生的创作之中。
肖邦早期创作的作品中已经闪耀着民族感情的光辉。1830年以前肖邦在华沙时期的早期创作除少数作品外,在整个创作中并不占很重要的地位,然而,他却是肖邦一生创作道路的重要起点。
肖邦早期最重要的两部作品是他1830年离开祖国前夕创作的两部钢琴协奏曲:《f小调协奏曲》(作品21号)和《e小调协奏曲》(作品11号)。这两部协奏曲的末乐章是具有民族民间色彩的。在欧洲音乐史中,将具有如此强烈的民间色彩的音乐素材引进协奏曲这样大型的音乐体裁中来,肖邦的这两部协奏曲是一个大胆的创举。
肖邦离开波兰后不到一个月,气壮山河的华沙起义爆发了。这个事件激起了他的爱国热忱,使他精神振奋、热血沸腾,但同时又因自己未能亲自参加这场民族战斗而情绪沮丧。
《B小调谐谑曲》(作品20号)是肖邦侨居维也纳时期创作的重要的作品。他把对祖国事态发展的焦虑、对周围生活中的郁闷、对祖国、亲人的思念等这一切都倾注到这部作品中了。肖邦破例地直接采用了一首波兰民歌作为音乐素材。这旋律是他童年时便深深喜爱的、古老的圣诞歌曲《睡吧,婴孩耶稣》。
正当肖邦在这首《b小调谐谑曲》中倾诉着他的民族感情和爱国热忱时,他的祖国的局势在急剧恶化。轰轰烈烈的华沙起义在坚持了近十个月的时间后终于悲惨地失败了。噩耗传来,它的精神遭到沉重打击。对祖国又次沦亡的悲痛,对敌人得恨,对亲人们的苦难的忧虑,这一切几乎是他的精神脱离常态,达到了绝望的边缘。正是在这种感情支配下,肖邦创作了著名的《c小调练****曲》(作品10号第12首)。
《c小调练****曲》(后人也称《革命练****曲》)以高度简练集中的音乐语言,倾吐了得知祖国沦亡后的不可抑制的激愤和悲痛欲绝之情。火热的民族解放斗争抚育了一代艺术家的成长。肖邦虽然未能亲身参加这次民族斗争,但他还是从中得到了滋养。特别是华沙起义的失败,使他的思想向成熟跨进了一大步,使他的民族意思和民族感情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这引起了他在创作上的重要转变。在他早期作品中所看不到的那种强烈深刻的民族感情已经渗透到他的音乐中来。肖邦的创作正是在这个时期发生了一次质的飞跃。
华沙沦陷后肖邦毅然决定放弃俄国“国籍”,成为一个流浪者。在沦陷后的第三天,他来到了巴黎,在这里他度过了后半生十九年侨居异国的生活。
1832年到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