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word
RIP协议(xiéyì)
目录
在目前(mùqián)的Internet网上,运行(yùnxíng)一种网关协议是不可能的,我们要将它分成很多的自治系统〔Autonomous System-AS〕,在每个自治系统有它样距离的路径。在这种情况下,无论哪个网关的路径播送报文先到,就采用谁的路径。直到该路径失败或被新的更短的路径来代替。
RIP协议对过时路径的处理是采用了两个定时器;超时计时器和垃圾收集计时器。所有机器对路由表中的每个工程对设置两个计时器。每增加一个新表,就相应的增加两个计时器。当新的路由被安装到路由表中时,超时计时器被初始化为0,并开始计数。每当收到包含路由的RIP消息,超时计时器就被重新设置为0。如果在180秒内没有接收到包含该路由的RIP消息,该路由的度量就被设置为16,而启动该路由的垃圾收集计时器。如果120秒过去了,也没有收到该路由的RIP消息,该路由就从路由表中删除。如果在垃圾收集计时器到120秒之前,收到了包含路由的消息,计时器被清0。而路由被安装到路由表中。
慢收敛的问题及其解决的方法。包括RIP在内的V-D算法路径刷新协议,都有一个严重的缺陷,即“慢收敛〞〔slow convergence〕问题。又叫“计数到无穷〞(count to infinity)。如果出现环路,直到路径长度到达16,也就是说要经过7番来回〔至少30X7秒〕,路径回路才能被解除,这就是所谓的慢收敛问题。采用的方法有很多种,主要采用有分割范围〔split horizon〕法和带触发更新的毒性逆转(Posion Reverse with Triggered updates))法。分割范围法的原理是:当网关从某个网络接口发送RIP路径刷新报文时,其中不能包含从该接口获得的路径信息。毒性逆转法的原理是:某路径崩溃后,最早播送此路径的网关将原路径继续保存在假如干刷新报文中,但是指明路径为无限长。为了加强毒性逆转的效果,最好同时使用触发更新技术:一旦检测到路径崩溃,立即播送路径刷新报文,而不必等待下一个播送周期。
word
3.RIP报文的格式(gé shi)
对于RIP报文有两种版本(bǎnběn)的格式,Version 1和Version 2。两种报文稍有不同(bù tónɡ),如图1所示:
图1 RIP报文格式
命令字段的值的范围(fànwéi)是从1到5,但只有1和2是正式(zhèngshì)的值。命令码1标识一个请求报文,命令码2标识一个相应报文。RIP是一个基于UDP协议的,所以受UDP报文的限制一个RIP的数据包不能超过512字节。两个版本都包含一个地址族,对于IP地址该字段的值为2,后面是一个IP地址和它的度量值〔站点计数〕。这些通告字段可重复25次。
路由选择域:与该报文相关的路由选择守护进程的标识符。在UNIX系统中,该字段是一个进程的标识符。一台机器通过使用路由选择域,就可以同时运行多个RIP。
路径标签:假如干RIP支持外部网关协议〔EGP〕,该字段包含一个自治系统号。
子网掩码:该字段与报文中的IP地址相关。
下一站的IP地址:如果该字段为0,如此明确数据报应当发送到正在发送该RIP报文的机器,否如此,该字段包含一个IP地址,指明应将数据报发往何处。
word
从报文中我们(wǒ m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