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大体积混凝土测温时间及温度控制什么是大体积混凝土:《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 GB50496-2009 里规定:混凝土结构物实体最小几何尺寸不小于 1m 的大体量混凝土,或预计会因混凝土中胶凝材料水化引起的温度变化和收缩而导致有害裂缝产生的混凝土,称之为大体积混凝土。一、内外温差有两个, 一个是混凝土中心温度和混凝土表面温度之差, 再一个就是混凝土表面温度与大气温度之差。二、《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 GB50108-2008 中 中明确要求: 混凝土中心温度和混凝土表面温度之差不应大于 25℃,再一个就是混凝土表面温度与大气温度之差不应大于 20℃(应注意的是: 在 GB50108-2001 中表面与大气温差不应大于 25℃, 2008 新规范中改为 20℃)。三、三个温度感应头位置分别在底板的上、中、下位置, 间距不小于 500mm , 深度分别为表面下 200 mm、混凝土中部和混凝土底部上 200mm 。测温时间从测点混凝土浇筑完 10 小时( 初凝) 后开始, 72 小时内每 2 小时测温一次, 72 小时后每 4 小时测温一次,7 天~ 14 天每 6 小时测温一次( 力求在接近混凝土出现最高和最低温度时测量) 测至温度稳定为止;采用保温保湿养护,养护时间不应少于 14d 。四、混凝土的内外温差: 一般的指, 混凝土表面 5cm 与内部最高温度的温差。但是覆盖好的话,表面 5cm 的温度和覆盖温度差不多的 E、混凝土内部的最高温度一般可达 60~ 65℃;内部的最高温度,多数发生在浇筑后的最初 3~5 天。砼的拌合水中,只有约 20% 的水分是水泥水化所必需的,其余 80% 要被蒸发。五、为保证棒式温度计的测温精度, 应注意以下几点: 测温管的埋设长度宜比需测点深 50~ 100 ㎜, 测温管必须加塞, 防止外界气温影响。 2、测温管内应灌水, 灌水深度为 100 ~ 150 ㎜; 若孔内灌满水, 所测得的温度接近管全长范围的平均温度 3 、棒式温度计读数时要快,特别在混凝土温度与气温相差较大和用酒精温度计测温时更应注意。4、采用预留测温孔洞方法测温时,一个测温孔只能反映一个点的数据。不应采取通过沿孔洞高度变动温度计的方法来测竖孔中不同高度位置的温度。主要量测 2 个温差, 一是砼中心与表面的温差, 可通过同一测温点的 2 支不同长度测温管进行量测;二是砼表面与大气的温差, 可用短的测温管与空气中的温度对比而获得。要控制以上 2 个温差≯ 25℃, 因大气温度与砼的中心温度是无法调节的, 故我们只能通过覆盖或收起砼表面塑料薄膜来调节其表面温度以达到调节温差的目的, 由于塑料薄膜的保温效果非常明显, 故要根据测得的温度及时进行调节。六、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混凝土的入模温度(振捣后 50mm ? 100mm 深处的温度)不宜高于 28。C 。混凝土浇筑体在入模温度基础上的温升值不大于 45。C。 2、大体积混凝土工程的施工宜釆用分层连续浇筑施工(图 a) 或推移式连续浇筑施工(图 b)。应依据设计尺寸进行均匀分段、分层浇筑。当横截面面积在 200m 以内时, 分段不宜大于 2段; 当横截面面积在 300m 以内时, 分段不宜大于 3 段,且每段面积不得小于 50m 。每段混凝土厚度应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