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结构改造与加固的常见类型
使用功能调整导致荷载增大
建筑在其使用期间,由于功能调整,导致使用荷载、附加恒载增大,或荷载性质与分布特点改变,原有结构不能适应新的需求,需进行专门处理。
要点:按新功能确定荷载
结构改造与加固的常见类型
使用功能调整导致荷载增大
建筑在其使用期间,由于功能调整,导致使用荷载、附加恒载增大,或荷载性质与分布特点改变,原有结构不能适应新的需求,需进行专门处理。
要点:按新功能确定荷载分布→重新进行结构内力分析→对承载力不足的部分进行加固处理
结构改造与加固的常见类型
楼面结构局部拆除
由于使用功能的改变,在用建筑或施工工程之已建部分的局部楼盖结构可能被拆除,已经形成的整体结构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内力重分布;在边界区域可能出现钢筋锚固或构造上的缺陷。
要点:内力重分布,评估保留部分的受力状态→按新结构进行内力分析→对锚固或构造缺陷进行技术处理
结构改造与加固的常见类型
楼面结构局部补齐
由于功能需要,实际结构中原有楼面开洞区域可能需要重新补齐。
要求:混凝土新旧结合部施工简单,传力可靠。
要点:整体内力分析→新结构设计→既有部分加固→新旧部分连接处理
结构改造与加固的常见类型
由于功能要求,可能需要将既有竖向支承构件取消,从而获得较大使用空间。
要点:传力中断
对中间楼层,出现结构转换;
对顶层,无需转换,可直接对原有梁进行加固(注意原有梁底钢筋在原有支座处不连续),或全部拆除原有屋面结构,重新设计大跨屋盖结构。
竖向支承构件拆除
已加固的梁
拆除中的柱
柱顶混凝土已逐步清除
柱子已全部拆除
分为上部结构整体连接和上部结构不连接按设置伸缩缝处理两种形式。
要求:上部结构整体连接时,应延缓上部结构连接时间,新旧结构基础沉降差应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确保整体性;即使上部结构不连接,扩建部分基础应选择合适的形式,避免对既有建筑产生不利影响。
要点:选择合理的基础形式→新结构设计→新旧部分连接处理
扩建
结构加层可能引起以下问题:
地基与基础承载力不足;
竖向支承构件承载力不足;
新旧部分结合的可靠性问题;
由于增高带来的整体抗震性能方面的问题。
要点:按新的整体结构进行内力分析→对包括基础在内的原有结构进行安全性评价→加固与连接设计
向上加层
结构加层可能引起以下问题:
基础外露失去稳定持力层;
基底失去抗侧能力;
桩基外露变为柱子,配筋不满足柱子要求;
地下室基坑稳定受到威胁,或酿成事故。
要点:正确选择施工方法和工艺,确保施工安全→采取合理可行的地基与基础加固方案→解决基坑支护设计方案→竖向结构加固设计,要求能满足相关承载力和构造规定
向下加层
没有正规设计,并且使用中出现危及安全问题;
荷载估计不足;
构造缺陷(常见如最小配筋率、纵向构造钢筋等);
结构概念错误(忽视抗震概念设计,忽略实际存在的扭矩,忽略实际存在的支座负弯矩,后张法多束预应力筋时局部承压验算错误等)
设计缺陷
无设计自建房
地面装修层:;
天棚荷载常被忽略;
大空间楼面应考略适当的灵活分隔墙体荷载;
轻质墙体忽略砌筑砂浆,如200mm厚8kN/m3加气混凝土砌块,(按墙面计),+=(按墙面计)
荷载估计不足的常见情况
混凝土强度等级达不到设计要求;
钢筋配置错误(主观的和无意识的);
混凝土浇注缺陷;
支撑系统失效
施工缺陷
框支柱顶,顶面直通钢筋缺乏有效锚固
环境腐蚀
环境腐蚀
环境腐蚀
火灾
火灾
火灾
火灾
常用承载力加固方法
地基基础
填土地基的静压注浆加固法;
填土地基旋喷桩加固法;
基础托换桩加固法(人工挖孔、树根桩、锚杆静压桩);
柱下独立基础底面积增大加固;
柱下独立基础增厚加固(解决底板配筋不足、冲切问题和抗剪问题)。
常用承载力加固方法
上部竖向支承结构
增大截面法(钢筋混凝土墙柱);
外包钢加固法(钢筋混凝土墙柱);
钢筋混凝土或复合砂浆单面、双面增强加固(砌体承重墙);
纤维复合材加固法。
常用承载力加固方法
水平传力结构
增大截面法;
粘钢加固法;
改变传力途径加固法(上下层梁之间填充整体钢筋混凝土墙,加斜撑,体外预应力);
纤维复合材加固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