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多发性骨髓瘤
(multiple myeloma,MM)
第一临床学院血液科
病 例
骨科病房收治腰背痛患者......
一、概 述
恶性克隆性浆细胞增生
单克隆免疫球蛋白或其片段增多,正常多克
(1)感染:导致死亡的第一位原因
(2)高粘滞综合征:血清中M蛋白增多
(3)出血倾向:血小板、凝血因素、血管因素
(4)淀粉样变性和雷诺现象
淀粉样变性
雷诺现象
四、实验室检查
(一)血象
贫血:正细胞性贫血,血片上红细胞排列成
钱串状(缗钱状叠连)
(二)骨髓
克隆性浆细胞(CD38+、CD56+)异常增生(至少占有核细胞10%),并伴有质的改变。骨髓瘤细胞大小形态不一,成堆出现,细胞浆呈灰蓝色,有时可见多核(2~3个核),核内有核仁1~4个。
(三)血液生化检查
检测手段:肝功能、血清蛋白电泳、免疫球蛋白测定、免疫固定电泳、血尿本周氏蛋白(游离轻链)等
约75%患者血清电泳可见一染色浓而密集,单峰突起的M蛋白(球蛋白、游离轻链),正常免疫球蛋白减少
免疫固定电泳是诊断和分型的最重要手段
血清游离轻链
肝功能检查
免疫球蛋白检查
免疫固定电泳检查
:高钙血症
:肿瘤负荷的标志(ISS国际分期系统)
、LDH:增高
:本周氏蛋白(Bence Jones protein),肌酐、尿素氮
(四)细胞遗传学
染色体异常:del(13)、del(17)、t(4;14)、
t(11;14)及1q21
(五)影像学检查
X线、ECT、CT、MRI、PET-CT
①早期为骨质疏松,多在脊柱、肋骨和盆骨;②典型病变为圆形、边缘清楚如凿孔样的多个、大小不等溶骨性损害,常见于颅骨、盆骨、脊柱、股骨、肱骨等处;③病理性骨折,常发生于肋骨、脊柱、胸骨。少数早期患者可无骨骼X线表现。
五、诊 断
(一)有症状骨髓瘤(满足全部3条标准)
≥10%
若<10%,证实CRAB由克隆性浆细胞引起
不分泌型:克隆性浆细胞≥30%,限制性轻链表达
(IgG>35g/L,IgA>20g/L,
IgM>15g/L,IgD>2g/L,IgE>2g/L或轻链)
或尿中本周蛋白>1g/24h
:CRAB
(二)无症状(冒烟型)骨髓瘤
≥10%
(CRAB)
(三)分 型
按M蛋白性质不同,骨髓瘤分为不同类型:
IgG型 50%
IgA型 20%
IgD型 2%
IgE及IgM均极罕见
轻链占15%
不分泌型、双克隆或多克隆免疫球蛋白型亦极少见
六、鉴别诊断
:该症可由慢性炎症、伤寒、系统性红斑狼疮、肝硬化、转移癌等引起,浆细胞一般不超过15%、多成熟。浆细胞多克隆性,无M蛋白。
(MGUS):该症无骨骼病变,骨髓中浆细胞增多不明显,单克隆免疫球蛋白一般少于10g/L。存在MM转发风险。
:如重链病,慢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细胞淋巴瘤,原发性淀粉样变和反应性单克隆球蛋白,后者偶见于慢性肝炎、胶原病等
本病的骨病变需与骨转移癌、老年性骨质疏松、肾小管酸中毒及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相鉴别
七、分 期
(一)国际分期
I 期:血清β2微球蛋白<,血清白蛋白>35g/L
Ⅱ期:介于I 期和Ⅲ期之间
Ⅲ期:血清β2微球蛋白≥
(二)Durie-Saimon分期
八、治 疗
原则:对进展期疾病进行治疗
目的:达到缓解或“平台期”
综合治疗
并发症处理
强调个体化治疗
除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外,迄今仍为不可治愈性疾病
(一)化学治疗
:马法兰+泼尼松+沙利度胺
:长春新碱+阿霉素+地塞米松
(新药为基础的联合化疗)
硼替佐米
雷那度胺
(二)造血干细胞移植
:适宜患者,一线治疗
:唯一治愈手段
(三)支持治疗
:双磷酸盐类药物—博宁、天晴依泰等
止痛,局部放疗,骨科
:输血、EPO
:
:足量、广谱、高效抗菌素,粒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