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解读近代中华民族意识的觉醒.doc

格式:doc   大小:60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解读近代中华民族意识的觉醒.doc

上传人:mh900965 2017/5/17 文件大小:6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解读近代中华民族意识的觉醒.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解读近代中华民族意识的觉醒——新陈代谢之近代中国社会众所周知, 所谓近代史, 就是指自 1840 年鸦片战争起至 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个历史时期。而这个时期又以“五四”运动( 1919 )为界可划分为两个段落: 前八十年和后三十年。这一百多年中,特别是前八十年, 在中西剧烈碰撞、全面冲突的时代背景下, 中国社会不断进行着新陈代谢, 国人通过对西方国家实力的认识、认可, 不断对民族意识进行了新的体认和改变, 使近代民族意识走上了理性化发展的道路, 指示了民族意识向理性化、现代化迈进的方向。笔者认为, 民族意识是历史与时代高度统一的产物, 它始终离不开也不能离开历史和时代的大舞台。从来在西方眼中就是朦胧一团的中国, 使得西方人对中国充满着模糊的想象。然而, 历史终究不会留下这个悬念,水中望月,雾里看花也只能是过去的过去。 19 世纪中叶, 鸦片战争犹如晴空霹雳一般惊醒了沉睡中的封建统治者, 帝国主义列强的铁蹄毫不留情的踏碎了清王朝统治者以“天朝上国”自居的迷梦,“天朝物产丰盈,无不所有,愿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大清高宗纯皇帝圣训》,卷 276 ,页 13 )的闭关也终究挺不住炮口下的震撼。战争失败了, 强烈的刺激感终于使得中国官吏和知识分子中的少数爱国、开明的有识之士开始有了朦胧的民族觉醒意识,由此,先进的中国人开始睁眼看世界了。要说中华民族意识的觉醒,首先绝对不得不提这个人——林则徐, 曾经身为抗英主帅的他, 深刻体会到中西之间武力的差距, 对这种压力的目睹身受, 使他终不能去怀。他给朋友写过一封信, 对中西武器作了这样的对比:“彼之大炮,远及十里内外,若我炮不能及, 彼炮先已及我, 是器不良也。彼之放炮, 若内地之放排枪, 连声不断, 我放一炮后,须转展移时,再放一炮,是技不熟也。”而“内地将牟兵丁,虽不乏久列戎行之人,而皆勓面接仗,似此相距十里八里,彼此不见面而接仗者, 未之前闻, 故所谋往往相左”。( 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鸦片战争》,第 568-569 页)。这显现了中国与西方之间的巨大落差。处在漩涡中心的林则徐便在时代波潮的鼓荡下成为“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他所主持编译的《四洲志》、《华事夷言》、《在中国做鸦片贸易罪过论》,不仅是一种历史资料,而且记录了中国民族最初借助文字了解到的西方形象和情态。他是从闭塞风气中走出来的人, 但是, 战争的权威性, 在于它把矛盾至于生死存亡之中, 并用暴力戳破了一个窟窿,迫使人们去认识自己的对手。在中世纪与近代之交, 林则徐观念大变, 既表现了御悔的民族勇气, 又表现了接纳新知识的开明。“惟林总督行事全与相反,署中养有善译之人,又指点洋商通事引水二三十位,官府四处探听,按日呈递。”(魏源《海国图志》, 卷 81,页6) 尽管林则徐的新知中仍然参合着种种旧见, 但民族意识的觉醒也由此可见。同时期, 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的著名命题以及一整套兵械火器、养兵练兵之法的议论, 作为一种时代思想, 它又启迪了 20 年以后的洋务运动,创深痛巨唤起了民族改革旧物的最初意识。然而鸦片战争以后, 毕竟还只是少数人有民族觉醒意识。鸦片战争不仅是英国对中国的胜利, 而且是先进的西方对中国古老东方的最后胜利。从此, 中国同周围国家的传统关系日渐改变。而日本社会则由中国的遭遇中由震惊而自强, 自己起来改变了自己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