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2
文档名称:

疱疹性咽峡炎1.ppt

格式:ppt   大小:2,280KB   页数:1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疱疹性咽峡炎1.ppt

上传人:1485173816 2022/6/22 文件大小:2.23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疱疹性咽峡炎1.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疱疹性咽峡炎1
发病机制
疱疹性咽峡炎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以急性发热和咽峡部疱疹溃疡为特征的自限性疾病,以粪-口或呼吸道为主要传播途径,感染性较强,传播快,呈散发或流行,夏秋季为高发季节,主要侵袭
1-7岁儿童。一般病程4疱疹性咽峡炎1
发病机制
疱疹性咽峡炎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以急性发热和咽峡部疱疹溃疡为特征的自限性疾病,以粪-口或呼吸道为主要传播途径,感染性较强,传播快,呈散发或流行,夏秋季为高发季节,主要侵袭
1-7岁儿童。一般病程4-6
日,重者
可至2周。
症状体征
多见于3~10岁儿童,好发于夏秋季。同一患者可多次发生由不同型别病毒引起。潜伏期3~10天。多以突发高热开始,24~48h可达高峰,升至39~41℃,伴头痛、咽部不适、肌痛等,婴幼儿常有呕吐、拒食,甚而发生高热惊厥;年长儿童及***常见严重的咽痛、吞咽困难、四肢肌痛、厌食乏力等。持续4~5天后,咽部出现灰色小丘疹,24h内发展为水疱和溃疡,其周围绕以1~5mm的红晕为特征性的病变。皮损常现于扁桃体前柱、软腭区缘和腭垂。经1~5天溃疡愈合,一般3天内退热,症状消失。本病预后良好。
疱疹性咽峡炎与手足口病的共性
共性:病因都是感染肠道病毒
  发热、口腔溃疡、身上起疱疹、因为吃东西疼而拒食……这些都是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患儿的病状。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病原一致,都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疾病,可能致病的肠道病毒有柯萨奇病毒A组4型、5型、9型、16型以及B组2型、5型,EV71(肠道病毒71)型等等。
疱疹性咽峡炎与手足口病的区别
区别 手足口病重症几率高
  从症状表现来看,手足口病可能在手心、脚心、口腔、臀部、膝关节皮肤等部位长疱疹,疱疹性咽峡炎主要是在咽峡部长疱疹,但它们在临床上也可以同时发生。
  尽管两者都为可自行恢复的疾病,致病因一致,但两者引发重症的几率却差别很大。
  手足口重症可引发脑干脑炎、心肌炎、神经源性肺水肿的汹涌病情,死亡率很高。现在,引起重症的主要为EV71病毒感染,而柯萨奇病毒引发的重症、并发症要比EV71病毒低。
临床上还观察到,手足口病引发患儿抽风等神经系统症状的案例较多,而单纯的疱疹性咽峡炎,如果没有合并细菌感染,则引起抽风等重症症状的几率要低很多。
预防指导
宣传防疾知识,指导家长做好婴幼儿卫生保健
饭前便后洗手,不喝生水,不吃生食
居室经常通风,保持空气新鲜,勤晒衣被
疾病流行期间尽量避免到人群集中的场所
饮食宜清淡、可口、易消化,少食冰冷、辛辣、咸等刺激性食物
发现发热、起皮疹或口腔溃疡等症状,及时复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