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教育基础知识一一名词解释(上)
第一部分教育学
1、 教育:教育是人类有目的地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文化、传递生产与社会生活 经验的一种途径。广义的教育,指增进人的知识与技能、发展人的智力与体力、影响人的思 想观念的活动。狭义的教结构游戏:结构游戏是指利用各种结构材料或玩具进行建构的活动。
33、 教学: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传递和掌握社会经验的双边活动。
34、 课时计划:课时计划是指教师为某一节课而拟定的上课计划,它一般包括班级、学科名 称、授课时间、课题、教学目的、课的类型、教学进程等。
35、 教学原则:教学原则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教学过程规律的认识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 作的基本准则,它贯穿于各项教学活动之中。
36、 启发性原则: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突出重点,深入讲解,同时要调动 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他们通过独立思考,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发展能力。
37、 班级授课制:班级授课制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它是把学生按年龄和文化程度分成固 定人数的班级,教师根据课程计划和规定的时间表进行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
38、 个别教学:个别教学是教师针对不同学生的情况进行个别辅导的教学组织形式,它是班 级授课制的一种辅助形式。
39、 分组教学:分组教学是指在按年龄编班或取消年龄编班的基础上,按学生能力、成绩分 组进行编班的教学组织形式。
40、 集体备课:集体备课是指由相同学科和相同年级的教师共同钻研教材,解决教材的重点、 难点和教学方法等问题的活动。
41、 备课:备课就是教师根据学科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本门课程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 选择最合适的表达方法和顺序,以促进学生有效地学习。
42、 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指教师和学生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而采取的共同活 动方式,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获得身心发展而共同活动的方法。
43、 讲授法:讲授法是指教师运用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发展学生智 力的教学方法。
44、 教学模式: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 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
45、 现场教学:现场教学是指教师把学生带到事物发生、发展的现场进行教学活动的形式。
46、 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是指以教学目标为依据,通过一定的标准和手段,对教学活动及其 结果给以价值上的判断,即对教学活动及其结果进行测量、分析和评定的过程。
47、 诊断性评价:诊断性评价是在学期开始或一个单元教学开始时,为了了解学生的学习准 备状况及影响学习的因素而进行的评价。
48、 形成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为改进和完善教学活动而进行的对学生学习过 程及结果的评价。
49、 总结性评价:总结性评价是在一个大的学习阶段、一个学期或一门课程结束时对学生学 习结果的评价,也称为终结性评价。
50、 相对性评价:相对性评价又称为常模参照性评价,是运用常模参照性测验对学生的学习 成绩进行的评价,它只要根据学生个人的学习成绩在该班学生成绩序列或常模中所处的位置 来评价和决定他的成绩的优劣,而不考虑是否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
51、 品德能力:品德能力是指一个人顺利完成品德活动的本领,主要包括品德的认识能力、 情感能力、践行能力和自我教育能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