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人口合理流动的判断标准.doc

格式:doc   大小:16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人口合理流动的判断标准.doc

上传人:宝钗文档 2022/6/22 文件大小:1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人口合理流动的判断标准.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人口合理流动的判断标准
摘要:当下中国人口高密度集聚在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等少数地区,而西部地区,尤其是边疆地区,人口稀疏,甚至出现了多个著名的空城地区。中国人口分布不均衡问题,是长期人口不合理流动的结果。解决人力资源空间错学导论》一书开篇就提出区域经济学的三个基石,生产要素的不完全流动性;生产要素的不完全可分性;产品与服务的不完全流动性。
生产要素的不完全流动性是指不同地区有不同的自然资源优势,如河流、土地、气候、矿产和地形等,这些自然资源不能完全流动,所以地区间天然存在差异。
生产要素的不完全可分性是指集中经济,例如规模经济,由于人们的学****效应,熟能生巧,提高效率,和出于减少运输成本的目的,集中生产比分散生产更具有优势。不同的地区又因为自然资源优势不同,在不同地区会形成不同的特定产业规模经济。如草原的畜牧业,沿海的运输业等等。所以不同区域形成的产业存在差异。
产品和服务的不完全流动性是指产品和服务流动时会存在交通运输成本,阻碍流动。
基于以上三个基石,人口在空间上的分布也就存在差异。如早期,人口会流向沿河流地区,沿海城市人口密集,山地人口稀疏。不同地区不同产业对劳动力需求也不同,所以不同地区的理论适度人口数也不同。而人口跨区域流动又存在成本,人口不能在空间上完全自由流动,这使得各地区实际人口数量与理论适度人口数量不一致。
根据推拉理论,人口流动的实质就是差异,生活质量的差异,那些有利于改善生活质量的因素形成拉力,不利于改善生活质量的因素成为推力,区域经济学的三个基石说明区域差异是天然就存在的,这些差异产生了推力和拉力两种促使人口流动的原因。而合理的人口流动,并不是简单的人口平均分配,而是要与地区资源存量、技术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即是使一个地区实际人口数量向适度人口数量靠近的人口流动。
(二)一般均衡理论和帕累托最优
一般均衡理论是微观经济学中的概念,是指经济中存在着一套价格系统,它能够同时实现消费者均衡、生产者均衡和市场均衡。此时,就达到了帕累托最优状态。即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以在不使他人境况变坏的同时使自己的情况变得更好。这是一种理想状态。
均衡的实质就是一种相对静止或稳定的状态,即价格在供求双方作用力下被确定下来,不再变动。我们可以将均衡和帕累托最优的概念引入到人口流动中。想象这样一种理想状态,假定人口在空间上可以充分流动,各地区自然资源和要素禀赋一定,则通过一系列影响人口流动的推力和拉力作用下,使人口数量在各地区间达到相对不变状态的人口流动就是最优人口流动,此时劳动力在空间上的分配达到了帕累托最优,各地区对应的人口规模为该地区最优人口规模,每个人都实现自身效用最大化。
三、现行政策依据
为了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实现人口规模、经济规模与自然资源及要素禀赋相适应,实现可持续发展,2011年6月8号,我国正式发布《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基于不同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统筹未来规划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
优化开发区是国土开发密度已经较高,资源环境承载力开始下滑的地区。不需要经济快速发展,而重视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是继续带动全国经济和发展的龙头和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