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框 架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选题和文献法
第三章 教育研究设计
第四章观察法
第五章调查研究法(问卷法和访谈法)
第六章实验法
第七章 统计法
第八章 测量法
第九章 行动研究
第十章 研究成果的表述
引文
最行。
层次性:宏观(理论)、中观(制度)、微观(操作)三个层面来进行。
㈡实践性与应用性
教育、教育研究既是一种认识活动,也是一种实践性活动。
㈢群众性与日常性
㈣有效性和可靠性(效度和信度的概念)
效度(validity)
我们说某个研究是有效的,是希望它基于事实和证据……效度又分为内在效度(internal validity)和外在效度(external validity)。
内在效度是指研究结果能够被有把握精确解释的范围,是对结论准确性的解释。外在效度是指研究结果可以被推广的范围和程度,是对结论普遍性的解释。
内在效度在很大程度上是外在效度的先觉因素,反过来我们也可以从外在效度推测内在效度的高低。
*
信度(reliability)
研究的前后一致性和在多大程度上能得到重复,这是信度问题。当我们说一个研究的成果是“真”的话,它应当得到信度的保证。也就是说,研究成果要有效度,首先应当有信度。信度也可以分为内在信度(internal reliability)和外在信度(external reliability)。
内在信度是指不同研究者在同一环境下能否达成一致的意见,所以也有人称为协同程度;外在信度则表示一个研究者能否在相同的背景下重复研究,得到相同的结论。
教育科研往往具有综合性和系统性特点,系统的可复现性差,提高研究的信度本身是一件既重要,又复杂的课题。
*
有效性—内在效度与外在效度
内在效度:研究结果能被明确解释的程度。
外在效度:研究结果能被推广到的其他总体条件、时间、背景中的程度。
内在效度是外在效度的基础。如果结果不能被解释,也就不大可能被推广。但仅有内在效度,推广的条件、背景也会受外在效度的限制。
有较高内在效度的假设性研究:
学校Ⅰ
教师A
方案1
初二年级1班男生随机指定
由教师A对两个班进行同样的体育技能训练和测试
学校Ⅰ
教师A
方案2
初二年级2班男生随机指定
方案实施16周
可靠性—内在信度与外在信度
研究的信度是指研究的方法、条件和结果是否可重复,是否具有前后一贯性。
内在信度是指在给定的相同条件下,资料收集、分析和解释能在多大程度上保持一致。
外在信度是一个独立的研究者能否在相同或相似的背景下重复研究。
信度是效度的一个必要保证,一项研究不可能没有信度却有效度。
第四节 教育科研的分类、方法和过程
一、教育科研的分类
二、教育科研的方法
三、课题研究的基本步骤
一、教育科研的分类
㈠基于研究的目标和目的分:
基础研究
应用研究
㈡基于研究的方法分
定性研究
定量研究
二、教育研究的方法
㈠ 哲学方法:唯物辩证法
㈡ 一般科学方法:自然科学方法、社会科学方法、思维科学方法等(举例解决上下班电梯拥挤和等待的问题)。
㈢ 具体研究方法: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文献法等。
㈣ 教育科研方法的发展趋势
1、重视运用数学方法,使定性描述与定量分析相结合;
2、重视开展教育实验;
3、重视教育预测,使教育预测和教育回测并行相辅。
4、重视利用“三论”(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和“新三论”(耗散结构论、协同论、突变论)来研究教育科学。
三、课题研究的基本步骤
(一)选择课题
客观条件指能给研究工作提供的设备、经费、时间、研究对象及资料等。
主观条件指可以投入研究工作的人力及研究者的水平与能力等。
(二)分析问题
1、收集有关信息。
2、对问题进行定义,把问题具体化
3、提出研究假设。 研究假设是指根据一定的科学知识和新的科学事实,对所研究的问题的规律或原因作出的一种推测性论断和假定性解释。
(三)进行研究设计。
其一,研究对象的抽取与分配:研究对象的年龄、性别、人数、学业成绩等因素。其二,日程安排。
(四)材料的收集与分析。
(五)研究成果的讨论和提出。
思考题:
1、学习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意义
2、教育科学研究的分类
3、教育科学研究的特点
4、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
第二章 选题与文献法
第一节 选题
第二节 研究假设的提出
第三节 文献法
第一节 选 题
一、选题的意义与原则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