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2
文档名称:

水利概论总结3000字.docx

格式:docx   大小:42KB   页数:2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水利概论总结3000字.docx

上传人:羹羹 2022/6/22 文件大小:4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水利概论总结3000字.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
水利概论总结3000字
篇一:水利概论考试论文
都江堰水利工程。历经2260年而不衰,是当今世界年头长远、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它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胜利得到了充分的拓展,适应了现代经济开展的须要。 勤劳才智的川西人民,在开展李冰所创立的都江堰事业的过程中,正确处理分水泄洪、引水浇灌、低堰排沙、运行修理等各种冲突关系,紧紧依托自然条件、充分运用工程技术解决了各种问题,积累了极为丰富的治水经历。“深淘滩、低作堰”六字诀,新、旧两个版本的“三字经”,留下了系统、完整而又特别详细的治水经历。谨慎学****探究和推广都江堰经历,对治理黄河、解决山东的水问题,加快水利网络化建立,发挥我省乃至全国自然地理优势,优化生态环境仍旧意义重大。
都江堰水利事业工程针对岷江与成都平原的悬江特点与冲突,充分发挥水体自调、避高就下、弯道环流特性,“乘势利导、因时制宜”,正确处理悬江岷江与成都平原的冲突,使其统一在一大工程体系中,变水害为水利。详细讲,以三维空间奇妙构筑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渠首“三大工程”,优化岷江特定区段的硬约束,形成不同流量条件下的主流走势、环流力度,造成岷江不同流量条件下的内、外江不同的水沙安排比,克制川西自然地理劣势,优化岷江和成都平原的关系,开展水利网络化,使其最有利于当地经济的稳定持续开展。其三维空间的关系是:平面布局是根底、是前提;立面构造是在平面布局的根底上历经千载,反复优化逐步形成的。










两千多年前,都江堰取得这样宏大的科学成就,世界绝无仅有,至今仍是世界水利工程的最正确作品。1873年,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Richthofen 1833-1905)赞扬都江堰浇灌方法之完善,世界各地无与伦比。11016年,国际灌排委员会秘书长弗朗杰姆,国际河流泥沙学术会的各国专家参观都江堰后,对都江堰科学的浇灌和排沙功能赐予高度评价。1 1019年3月,联合国人居中心官员参观都江堰后,建议都江堰水利工程参评2000年联合国最正确水资源利用和处理奖。
郑国渠是一个规模宏大的浇灌工程。公元前246年,秦王嬴政刚即位,韩桓惠王为了诱使秦国把人力物力消耗在水利建立上,无力进展东伐,派水工郑国到秦国执行 疲秦之计。郑国给秦国设计兴修引泾水入洛阳的浇灌工程。在施工过程中,韩王的计策暴露,秦要杀郑国,郑国说:当时韩王是叫我来作间谍的,但是,水渠修成,不过 为韩延数岁之命 ,为秦却 建万世之功〔《汉书·沟恤志》〕。秦王政认为郑国的话有道理,让他接着主持这项工程。大约花了十年时间这项工程才告竣工。由于是郑国设计和主持施工的,因而人们称为郑国渠。郑国渠工程,西起仲山西麓谷口〔今陕西泾阳西北王桥乡船头村西北〕,郑国在谷作石堰坝,抬高水位,拦截泾水入渠。利用西北微高,东南略低的地形,渠的主干线沿北山南麓自西向东伸展,流经今泾阳、三原、富平、蒲城等县,最终在蒲城县晋城村南注入洛河。干渠总长近300华里。沿途拦腰截断沿山河流,将冶水、清水、浊水、石川水等收入渠中,以加大水量。在关中平原北部,泾、洛、渭之间构成密如蛛网的浇灌系统,使高旱缺雨的关中平原得到浇灌。










郑国渠修成后,大大变更了关中的农业生产面貌, 用注填淤之水,,增加土质肥力,改造了盐碱地4万余顷〔相当于此时此刻280万亩〕。一向落后的关中农业,快速兴旺起来,雨量稀有,土地贫瘠的关中,变得富庶甲天下。
篇二:水利概论论文
别让地球失血
水是地球上万物的命脉所在,水滋润万物、教诲生命、缔造文明。中国水资源的分布极其不匀称。中国的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低于500立方米,远远低于国际公认的人均所需1010立方米的临界值。北方很多大中城市因缺水造成工厂停产或限产,损失的年产值达1200亿元,南方一些城市也接连出现水荒。目前全国600多座城市中,有300多家缺水,其中紧要缺水的有108个,缺水量约为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