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大黄堡乡代家庄小学始建于一九六零年八月——————校史.doc

格式:doc   大小:47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大黄堡乡代家庄小学始建于一九六零年八月——————校史.doc

上传人:drp539603 2017/5/18 文件大小:4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大黄堡乡代家庄小学始建于一九六零年八月——————校史.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校史大黄堡乡代家庄小学 2011 年8月前言在茫无际涯的时间长流中, 淘洗过的先贤足迹, 沉淀而成的情怀与价值,宛如一朝风月,咀嚼不尽。文化是人类成长、发展的记录, 是一个民族继往开来的力量源泉。文化要有厚实的深根, 既需要不断的探源与挖掘,也需要不断的灌溉和滋润。唐太宗曾说: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历史是一面镜子,可以鉴古知今, 承前启后。缅怀先辈的拓荒精神, 巡礼前人的文化情结。人类皆有寻根探源的天性。文化的根在教育, 而学校文化的保存和延续, 可以为师生和校友们带来无限的追忆和畅想, 是学校精神文化中不可或缺的内容。倘若能让我们的下一代, 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 培养出尊重文化、认同乡土、爱护学校、情系社会的情感,那么教育的人文理想, 就能在润物无声中开花结果。这份薄薄的校史,追溯了学校 60 年来的办学历史,一字一句, 尽在讲述一草一木、一事一物的沧桑, 诉说无尽的杏坛春暖, 折射着每一寸土地蜕变进步的痕迹。我们期待她能唤起师生及校友们对母校的眷顾怀思, 也能给予我们更多的启迪和教益, 进而孕生出将学校精神发扬光大的力量。学校史简介大黄堡乡代家庄小学始建于一九六零年八月。原校名为拾棉庄公社代家庄小学,由公社派来一名公办教师任教,借用村里 4 间民宅为校舍,招收全村 32 名学生,分为( 1—4 )年级一个大复式班。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教育的重视,在一九六四年八月由村里出资,在村北新建了 9 间土坯房为校舍,招收了全村 72名学生,分为(1—6)年级三个复式班,三名教师任教。当时办学条件很差,没有经济基础,他们积极贯彻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大力发展勤工俭学活动,向村里要了几亩空地作为学农基地,并养了几头猪,用年创收的几百元改善当时的办学条件。为了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使学生受到良好的教育,一九七三年八月在公社教办的支持帮助下和村里共同出资在村南建了砖木结构的校舍 12 间。一九七四年把原拾棉庄公社代家庄小学的校名改为大黄堡乡代家庄小学。随着办学条件的好转,学生人数的增加,校舍也相应地增加了。到了一九七五年八月张宝山任校长时学校发展到从小学到初中共 10 个教学班,学生达 300 余人,教职工有 20多名,校舍 60多间,为8个自然村服务。为了让学生学工、学农,参加劳动,张宝山校长带领全校师生垫地基、建校舍、打草创收改善办学条件,开门办学形成了学校的特色。在当时已初具规模。一九七九年八月校长张宝山被调到崔黄口高中任职,解基生调到本校任校长,学校更新了教育观念,积极进行教改,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题词以及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了学校改革的方向。一九八四年解基生退休,由陈绍英任校长,李玉宽任教导主任,王福宏任德育主任,杨学淸任总务主任,组成了新的领导班子。当时有教职工 24人,学生 300 多人,校舍 68间,占地面积一万多平方米,校舍周围植树 60多棵,教室、办公室门前 20多个花坛,形成了花红柳绿的景象,花园式学校初具规模。教学成绩在全乡前列。一九九七年初中合并,全乡初中学生合并到黄堡中学,乡西部8个自然村的小学都合并到代家庄小学,校名为代家庄中心小学,当时教职工 16 人,学生 300 多人,陈绍英任校长,王建新任教导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