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肝功能不全
Hepatic insufficiency
主讲教师:陈丽
第一节 概述
一、肝脏疾病的常见病因和机制
(一)生物性因素
(二)理化性因素
(三)遗传性因素
(四)免疫性因素
第二节 肝性脑病
一、概念、分类与分期
1.概念-继发于严重肝病的神经精神综合征
2.分类-内源性和外源性
3.分期-一期(前驱期)
二期(昏迷前期)
三期(昏睡期)
四期(昏迷期)
二. 发病机制
(一) 氨中毒学说
(二) 假性神经递质学说
(三) 血浆氨基酸失衡学说
(四) GABA学说
提出依据
80%的肝昏迷患者血氨升高
肝硬化患者口服含氨药物或进食大
量蛋白质后血氨升高,并出现肝性
脑病症状及脑电图改变
(一)氨中毒学说(ammonia intoxication hypothesis)
中心论点
肝功能严重受损
尿素合成障碍
血氨水平升高
进入脑组织中氨增多
脑功能障碍
(1) 氨清除↓
①鸟氨酸循环障碍---ATP↓ 酶受损 底物缺乏
②门-体分流使肠内氨不经鸟氨酸循环
(2) 氨产生↑
①肠黏膜淤血、水肿,菌群活跃
②上消化道出血
③合并肾衰弥散至肠道的尿素↑
④肌肉产氨↑
2.氨对脑组织的毒性作用
2. 使脑内神经递质含量发生改变
3. 干扰神经细胞膜的正常功能
-ATP产生↓ 消耗↑
2. 使神经递质含量改变-兴奋性(谷氨酸、乙酰胆碱)↓
抑制性(谷氨酰胺、-氨基丁酸)↑
3. 氨对神经细胞膜的抑制作用
氨与钾竞争→细胞缺钾
干扰神经细胞膜上的钠-钾-ATP酶活性
→ 抑制神经冲动的形成、传导
提出依据
部分肝昏迷患者血氨水平与临床表现无相关性
用左旋多巴治疗可使肝昏迷患者神志迅速恢复
(二)、 假性神经递质学说
中心论点
肝功能严重障碍
假性神经递质在网状结构神经突触部位堆积
神经冲动传递障碍
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昏迷
假性神经递质----结构与正常神经递质极为相似,能与
正常神经递质竞争结合同一受体,但 缺乏或具有
极弱的传递信号的能力,这样的一类由芳香族氨
:苯乙醇胺和羟苯乙醇胺
--------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动系统
2. 假性神经递质与肝性昏迷
提出依据
肝性脑病患者支链氨基酸(BCAA)/芳香氨基酸(AAA)较正常人显著下降
纠正BCAA/AAA,患者中枢神经功能得到 改善
(三)、血浆氨基酸失衡学说
中心论点
肝功能障碍
门体循环
胰岛素
胰高血糖素
胰岛素
/胰高血糖素
BCAA↓/AAA↑
AAA竞争入脑增多
抑制真性神经递质生成
苯丙氨酸
酪氨酸
色氨酸
血浆
血脑屏障
脑
苯丙氨酸
羟化酶
中性氨基酸
苯丙氨酸
酪氨酸
多巴
多巴胺
去甲肾上腺素
苯乙胺
苯乙醇胺
β-羟化酶
酪胺
羟苯乙醇胺
5-羟色氨酸
5-羟色胺
色氨酸
脱羧酶
色氨酸羟化酶
FNT
苯丙氨酸
色氨酸
FNT
中性氨基酸
5-羟色胺
FNT
脱羧酶
ß-羟化酶
(四) GABA (γ-氨基丁酸)学说
  1. GABA增高    血中GABA主要来源于肠道,由谷氨酸经肠道
细菌脱羧酶催化形成。
   --中枢神经主要抑制性神经递质
GABA↑与突触后神经元的特异性GABA受体结合
——氯离子通道开放——氯离子进入↑——
———— 神经细胞的静息电位处于超极化状态——
————突触后抑制——肝性脑病。
图16-14 突触后膜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