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李鸿章与洋务运动.docx

格式:docx   大小:13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李鸿章与洋务运动.docx

上传人:zhuwo11 2022/6/23 文件大小:1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李鸿章与洋务运动.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苏万云 11美术学1班
21114011027
李鸿章与洋务运动
“洋务”泛指清政府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发生关系的一切事务。“洋务运动”则是历史学家对1861年至1895 年间人们所从事的引进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和文化的所谓“洋务”事业的历74年的海防大讨论中,李鸿章强调加强海防,应“中外一心,坚持必办,力排浮议”,“历 久不懈,百折不回”。清廷决定建设三洋海军,李鸿章接受督办北洋海军的任务。1885年李鸿章为加强统一领导, 克服各自为政的弊病,建议设立统一指挥的海军部。1888年,拥有各种船舰25艘, 军正式成军。这是中国第一支近代化海军部队。
,培养新式人才。在举办洋务活动中,李鸿章深感人才的重要性。他看到科举培养出来的人,“沉 浸于章句小楷之积****所用非所学,所学非所用”,不符合洋务事业的要求,必须变革科举制度,培养新人。 1864年,他提出在科举之外,“专设一科取士”,培养懂得科学知识的“制器之人”,对这些人给予功名,视为 正途。1870年曾国藩、李鸿章联合上奏,请派幼童出国留学,得到清廷批淮,自1872年开始,先后派遣四批幼 童赴美,主要学****军政、船政、数学、制造等学科。这是中国首次派遣学生出国留学。此后,李鸿章还多次派员 赴欧学****制船、造炮、驾驶、工程等技术。
李鸿章在当时财政困难、技术落后、人才缺乏等种种困难形势下,当仁不让,以舍我其谁的勇气,大力兴办 洋务,开创了中国近代化事业。这种开路先锋的精神,在守旧落后的中国是难能可贵的。
揭示洋务纲领
1881年李鸿章在给朋友的信中提出:“处今时势外须和戎,内须变法。若守旧不变,日以削弱,和一国又增 一敌亦。今各国一变再变,而蒸蒸日上,独中土以守法为兢兢,即败亡国绝而不悔。天耶人耶,恶得而知其故也?”
“外须和戎,内须变法”,高度概括了洋务运动的纲领。这一纲领虽在1881年提出,但整个洋务运动过程是 遵循这一原则进行的。
李鸿章了解西方,看到中国和西方的差距,有了深切的危机感。中国不再是“天朝上国”,西方各国也不是 “蛮夷小邦”,世界发生了巨大变化。1865年,他就发出“外国猖獗”、“千古变局”的感叹。1874年他在奏折 中说,“历代备边,多在西北,其强弱之势,客主之形,皆适相埒,且犹有中外界限。今则东南海疆万余里,各 国通商传教来往自如,麋集京师及各省腹地,阳托和好之名,阴怀吞噬之计,一国生事,诸国抅煽,实为数千年 未有之变局。”“千古变局”的认识,正是李鸿章提出“外须和戎,内须变法”的根据。
中国遇到“数千年未有之强敌”,不能再昏睡于“天朝上国无所不有”的迷梦中,必须对外“和戎”,对内“变 法”,建立“数千年未有之奇业”。他认为办洋务就是建奇业的必经之路。在当时浑浑噩噩的清朝统治阶级中有 这种认识的人凤毛麟角。
“外须和戎”,是在中国落后,西方船坚炮利,双方国力悬殊的形势下,不得不采取的权宜之策。鸦片战争 以来,中国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李鸿章认为“各国条约已定,断难更改,……彼族持强要挟,在在皆 可生衅。”我们用“弓箭刀矛抬鸟枪旧法,断不足以制洋人。”因而只有采取“羁縻”之策,“外敦和好”,争 取一个“中外相安”的局势,在和平的国际环镜中实行“变法”,“借法自强”,“明是和局而必阴为战备”, 以达到“确有可以自立之基,然后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