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环境应急管理
环境突发事件发生后,当地政府和环保等有关部门要快速反映,及时组织救援力量, 有效处置污染事故。
建立完善的应急防控体系
一要严格环境准入,把好项目建设关口,对国家明令淘汰、禁止建设、不符合国家 产业政策的项目,向水体排放环境应急管理
环境突发事件发生后,当地政府和环保等有关部门要快速反映,及时组织救援力量, 有效处置污染事故。
建立完善的应急防控体系
一要严格环境准入,把好项目建设关口,对国家明令淘汰、禁止建设、不符合国家 产业政策的项目,向水体排放汞、镉、六价铭等重金属和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重污染项 目,以及污染严重、群众反应强烈、连片污染可能性高的项目把好准入关。
二要严格执法监管。掌握辖区内重点环境隐患防控对象,确定本辖区具有环境隐患 的重点行业、重点污染源、重点区域。建立隐患排查情况动态数据库,做到底数明晰、 隐患清楚。对重点监控对象进行定期现场检查和监测,将环境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对 国控、省控企业、涉危企业等要综合运用执法手段加强监管,坚决打击违法排法行为, 加大处罚力度。
三要编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各级政府要编制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各级环保部 门要编制应急响应预案、应急监测预案,制定完善高速公路、河流、湖泊等环境敏感区 的环境应急预案,重点完善各涉污企业的环境应急预案,确保事故发生后能够做到“污 染不出厂”。
四要修建环境应急设施。在项目管理上,存在环境风险的己建或新建项目必须储备 应急物资,完善或建设应急设施。
五要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有关部门应急反应能力和工作协调能力,检验应急设 施和物资的准备情况。
建立高效的应急指挥和救援体系
一要建立统一的应急指挥机构。由当地政府主管领导和有关部门组成应急指挥机构, 统一指挥和协调所有应急救援力量,确保现场应急处置工作有序开展。
二要建立专业的应急救援队伍。在环境事件处置过程中,应建立以环保部门为主、 其他部门协作配合的应急救援机制,分别建立环境监测、环境咨询、消防、气象、公共 信息等多个专业应急小组。
三要坚持属地原则。环境事件不论大小、程度如何,事发地政府应该担负第一救援 力量的职责,在第一时间内组织应急力量赶赴现场,及时了解和掌握动态,并采取初步 控制措施。
四要实行分级响应。对发生的环境事件做初步判断后,应根据事件的等级,启动相 应的应急响应程序。并根据事件的初始情况、发展态势等科学判定事件的等级,根据事 件发展不断进行动态调整。
建立强有力的应急保障体系
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应该加大应急保障资金投入,确保应急工作顺利开展。
一是装备保障。重点解决应急指挥、监测、救护车辆、应急监测设备、检验分析仪 器、人员防护设备、应急照明设备等基本设备